让“三类群体”住上“暖心房”——通化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纪实
“以前过日子,都是一年一年熬着过,好日子是啥,没想过。今年过冬,不挨冻了,还有那么多的好人来帮俺,以后的好日子,俺也敢想了。”双目接近失明的通化县西江镇低保户王世明从前的旧房子墙体开裂,寒冷的冬季是他最难熬的日子。如今,坐在他72平方米新居的热炕头上,王世明向记者憧憬着他今后的幸福生活。这只是通化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通化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重点放在解决“三类群体”即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上,打赢危房改造攻坚战,让这部分困难群众都能睡在安全热乎的炕头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入冬前,全市565户完全无能力建房户等“三类群体”都住上了“暖心房”。
攻坚克难,啃下“最硬骨头”
今年,通化市争取了5184户的农村危房指标。危房改造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最难啃的骨头就是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三类群体”的住房问题。为了尽快帮助这部分生活最贫困、住房最危险的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房,通化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优先解决565户“三类群体”的危房改造。
——确定标准,解决特困群众住房。年初,通化市委农办作为全市统筹协调农村危房改造的综合部门,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明确了农村“三类群体”的认定标准和条件,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逐村、逐户拉网式的排查,对改造户进行逐一筛选、核实。每户新建房屋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的基本投入标准,政府一次拿出4万元,建40平方米的标准住房。
——严格程序,规范危房改造标准。房屋建设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由政府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由县级政府统一采购水泥、白灰、砖瓦等建筑材料,统一设计多种户型供改造户选择,统一地深、墙厚、涂料、门窗、室内设计、电路等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将采取集中统建的方式,统一选址设计、统一建设管理。依据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加大对“三类群体”改造户的补助力度。在资金的使用上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的原则,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力。
——健全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包保措施。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危房办全程协调督促的“三包保、一协调”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强化落实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协调帮助解决建设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确保资金到位和安全使用。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作用,采取自建、援建和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发动亲帮亲、邻帮邻,开展互助活动。在工程施工上,优先选择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参与改造危房,强化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组织技术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在工程验收上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并建档留存,出现问题终身问责。同时,加强工程进度质量检查,严格执行问责制度,确保按时完成改造任务。
暖房暖心,竭力服务于民
今年59岁的辉南县楼街乡光明村低保户凌桂华和她残疾的儿子生活在一个破旧的泥草房里已有几十年,雨天漏雨,晴天进灰。眼瞅着要倒的房子,和自己每年靠低保金、土地承包费收入的那仅有的2000多元,凌桂华心里有着说不出的苦楚。今年,政府补贴4万元,亲友们拿出1万多元,帮她盖了一个5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看着盖好的房子,凌桂华含着眼泪对记者说:“没想到,这辈子我还能住上新房子。”
连日来,记者在通化市6个县市区的村村屯屯,见证了无数激动的泪水,通化市在危房改造工作中一心为民,为困难群体提供全程服务的工作态度,牢牢地印在了农民的心中。
今年,辉南县开展了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农村危改户活动,全县近2000名党员干部参与,有力推动了危改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状和现居危房但没有自建能力的改造户,县里按照每户40平方米、每平方米1000元的基本投入标准,合理设计6种建房方案,确定了地深、墙厚、涂料、门窗、室内设计、电路等建设标准,并责成乡镇进行统建,统一雇用施工队、统一招标批发价建筑材料,以此统筹推进危房改造整体进度。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带领相关单位对附近3家瓦厂进行实地踏查,将质量和价格进行比对,最后选定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两家瓦厂实施统一定点采购,公开价格、取消中间商,使每户节约资金500元至800元。
“感谢党的好政策!”通化县东来乡西岔村正在建房的农民们边忙活着自家房子边乐呵呵地说。通化县采取现场审批、村组承建、村干部包保、亲情帮扶的模式,集中力量解决改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完全无能力的“三类群体”建房资金以上级补助,乡、镇、村补贴的方式解决;东来乡西岔村对12户完全无能力的低保户、五保户由村干部通过科学选址,分两栋进行统一建设,每户面积40平方米,并为每户老人都购买了电视等各项配套设施;快大茂镇、英额布镇、大泉源乡等乡镇对无能力建房的贫困户进行分散单体重建和修缮,目前,全县共单体改造150户。同时,通过“三帮扶”和各级包保的方式为困难群体添置新的生活用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入住新房。
为确保“三类群体”年内能住上暖心房,年初,集安市派出了11个调查组(每乡镇一个组),利用两个月时间,逐村逐户进行了调查摸底,了解住户的家庭状况、房屋结构、危险程度等。同时,把住房最危险、生活最困难、群众最没有意见的作为审查对象,根据住户的改造申请,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后张榜公示,无异议的填写《无能力建房危房户申请建房审批表》,再由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报市危改办审批。到10月末,该市改造“三类群体”及无能力建房户171户,做到了应改尽改。
柳河县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加大了对全县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三类群体”人群的帮扶力度。他们将农村特困群众的危房改造工作纳入乡镇政府绩效考评计划中,建立起“县级负总体责任、乡镇负主要责任、村级负具体责任”的责任体系。同时,通过广播、板报、宣传单、电视台开辟专栏、镇村干部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各项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在全县形成了人人参与、全民关心的浓厚氛围。
“我想都不敢想能建这么好的房子,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住上暖心房的二道江区五道江村五保户王希臣哽咽着道出了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