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柏广新:走转型发展 生态报国之路

10.03.2015  15:48
2015年3柏广新代表在吉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 - 新浪吉林
来源: n.sinaimg.cn
2015年3柏广新代表在吉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

  柏广新代表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这么几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是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国家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定向调整,短期刺激,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不断夯实基础,发展后劲在显著增强,这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治本之道;二是积极构筑民生保障网络,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这个力度是很大的,国家在财政上肯定承担了相当大的压力,但是对于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和全社会的和谐度,是非常重要的;三是对新一年的各项工作,政府工作报告画出了明确的路线图,特别是总体安排和经济政策有章法、有力度、有远见,张弛有度,切实可行,通过宏观调控,保持增长和结构平衡,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和高端制造业,为未来占领世界经济制高点打下基础……

  当然,作为来自林业战线的代表,柏广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事业还是最为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像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深化改革,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等政策力度较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他由衷感到,历史上从来没有像十八大以来这么重视生态文明,重视林业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纳入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特别是习总书记将加强生态建设上升到人类文明和民族历史的高度,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拯救地球就要从拯救森林开始,提出了“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树的命脉在树”等一系列科学论断,让一线的林业工作者充满了干劲。

  柏广新向记者介绍说,吉林省委、省政府全力以赴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朝鲁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吉林省作为生态大省的优势,有效管护和经营好森林,并亲自带队到吉林森工集团机关和下属林业局调研指导生态移民、绿色发展、产业转型等工作,这充分表明了以朝鲁书记为班长的吉林省委对于加快吉林林业建设、加强吉林生态建设的坚强决心。在吉林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上,朝鲁书记回答记者提问时对吉林省东、中、西部发展优势作出的精彩论述,更是让人豁然开朗,更加坚定了推进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优势自信、路径自信和目标自信。

  在谈到吉林省林业取得的成绩时,柏广新颇为自豪:“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培育,以及国家天保工程的有力支持,吉林的森林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吉林省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5%,森林面积、蓄积位列全国第六位,森林乔木公顷蓄积为122.45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五,其中吉林森工集团所辖森林乔木公顷蓄积达到151.95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从未开发过的西藏和新疆,在全国已开发林区中居于首位,同建国时158.5立方米已经相差无几,这还是在建国以来累计为国家贡献了1.2亿立方米木材的背景下实现的;全省森林总蓄积达到9.65亿立方米,每年生长率3.5 %,纯生长量3270万立方米,固碳5980万吨,放出氧气5300万吨;已经连续3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据专家估算,吉林省森林创造的生态效益和社会价值超过5000亿元!

  “习总书记曾说过,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思路。对于总书记的这一判断,我是深有感触、深以为然的,吉林森工集团9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总书记的这一科学判断做最好的注脚。”柏广新说,吉林森工是国家四大森工集团之一,负责管护长白山135万公顷的重点国有林区。集团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吉林省采伐公司,后更名为吉林森林工业管理局,几经变革,于1994年按照国家整体部署改为集团总公司,并在2005年进行深化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集团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确立了“为国效力、为民造福、忠诚做人、和谐创业”的吉森精神和“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经营方针,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生态优先”为首要前提和核心要义。为了更好地培育森林,减轻森林的承载压力,吉林森工主动走上了从单纯开发木材资源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特别是非林非木资源,通过非林产业反哺林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经过近十年发展,吉林森工的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去年木材收入仅占集团全部收入的11%,林木精深加工,森林保健食品、森林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企业发展的顶梁柱。这些年我们培育了多个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其中金桥地板铺进了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和宴会厅,霍尔茨门安装进了人民大会堂和故宫,露水河刨花板环保质量超过欧盟和日本标准,在全球居首,泉阳泉矿泉水位列行业前五强……“吉林森工”已经成为绿色、健康、环保的代名词,集团入围全国制造业500强,林区员工收入也从2005年的8900元增长到4.4万元,增长了近4倍,在全国林区中位居翘楚。非林产业的发展为吉林森工人实现生态报国的中国梦提供了底气,前年开始,他们先后从非林产业子公司的净利润中累计提取3300万元的生态建设基金,用于所辖林区的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和环境绿化建设,这一数额随着企业的发展将逐年提高,有效弥补育林基金的不足,成为管护森林的重要资金渠道。吉林森工的经营模式可以归纳为“坚持三优方针、实现非林哺林”的转型发展模式。吉林森工的转型历程表明,广袤的大森林,既是“绿水青山”,同时也是“金山银山”,林区群众完全可以既得到生态效益,又得到经济效益。所以对于国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柏广新完全赞成、衷心拥护,强调这是泽被后代子孙的德政之举,必将极大改善我国整体的森林质量,提升生态建设水平,而且从吉林森工走过的转型升级之路来看,只要经营得法,这条路是完全可行、成效显著的。

  为了更好地推动以林业为主体生态文明建设,柏广新提出了几条非常“接地气”的建议:

  一是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根据柏广新的经验,人林混居,再怎么保护也是治标不治本。这几年吉林省创新实践了“生态移民”模式,就是在林业棚户区改造时不是原址重建,而是将林区群众从生态脆弱的林区异地搬迁到乡镇聚集区,进行异地重建,既降低了森林资源消耗,又改善了林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实现了生态和民生的双赢。他建议国家把长白山林区设立为全国“生态移民”示范试点区,并进行推广。

  二是免征森工企业发展非林产业项目的所得税,并将之转为育林基金,补充停伐后育林基金的不足。作为一线的林业工作者,柏广新十分关心天然林停伐后森林培育资金的来源问题——由于森林停伐,以前从木材销售收入中提取的育林基金将无以为继,培育森林的资金来源面临短缺。他提出,如果能将森工企业开发的非林项目免征所得税,并转为育林基金,专款专用,就会弥补这块的投入不足。以吉林森工集团为例,2013年集团所属非林企业缴纳所得税4亿元左右,如果转成育林基金,用于培育森林,解决育林基金不足问题,将会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

  三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优化生态补偿结构。柏广新向记者分析,目前我国生态补偿制度还不完善,一是补偿价格低,每亩补偿只有5-15元,不利于调动务林人的积极性;二是测算标准不全面,仅仅按森林面积进行补偿,森林面积是常量,全国现有宜林地就这么多,是无法增加的,但森林蓄积是变量,会随着人们管护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为了鼓励大家更好地管护和经营森林,应该大力提高补偿价格,同时按照蓄积量进行补偿。

  四是对吉林省连续3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实行重奖。从1981年起,吉林省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保持在0.04‰以下,由于没有大的火灾,森林资源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碳固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保持松辽、松嫩平原粮食主产区风调雨顺提供了天然生态屏障,34年间粮食丰收年占七成以上。为激发广大务林人奉献绿色、防火护林的积极性,国家可否本着褒奖先进、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的目的,对吉林省防火工作进行重奖。

  五是把林木公顷蓄积增长量作为考核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核心指标。柏广新认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必须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我国的宜林地非常有限,就这么多,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进而增加森林蓄积量是很困难的。但通过对森林进行抚育和经营,提高单位面积的森林蓄积量,这个潜力是十分巨大的,也是我国推动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用单位面积的蓄积量来衡量政府在林业建设上取得的成绩也是最公平、最合理的。所以应该在对政府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量化考核指标中,把林木公顷蓄积增长量作为考核权重最高的一项核心指标,以建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正向激励机制,发挥正确导向作用。

  柏广新代表简介

  柏广新,男,汉族,1955年3月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区,1960年迁居长白山区。历任吉林省敦化林业局林场教师、工人、工代会主任(工会主席)、场长、党支部书记、局党委宣传部长,吉林省黄泥河林业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书记,中共吉林省延边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州政府副秘书长,延边林业管理局局长,吉林延边林业集团董事长、总裁。现任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第十届党代表,吉林省第九届、十届纪委委员,吉林省第十届、十二届人大代表,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武警吉林省森林总队党委第二书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和东北林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受聘为中国林学会理事、森林经理分会副会长,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绿化基金会理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理事。吉林省林学会副会长,吉林省荒漠化治理基金会副理事长,吉林省企业联合会副会长。

  任延边林业集团董事长和延边林管局局长期间,推动延边林业进行改革,把沿袭50多年的单一的国有经济体制转化为多元并举、充满活力的林区新格局。经过五年的努力,补齐了拖欠职工的5个多亿的工资和费用,使极度困难的延边林业实现扭亏为盈,森林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延边林业集团被国家统计局列入中国最大1000家大企业(集团)。

  2005年到吉林森工集团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后,柏广新同志推动吉林森工集团成功实施国企改制,率先建立了林业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了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推动企业走多元化道路的发展战略,成功应对了世界金融危机的挑战。到2014年末,得益于集团非林非木产业的迅速发展,在采伐限额逐年缩减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净利润、企业支付员工平均年收入成倍增长——2014年,吉林森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净资产、净利润、员工平均年收入、林业总产值等指标同比增长13.5%、22%、24.3%、340%、5%和22.7%,同“十五”末相比各增长了210%、661%、276%、872%、394%和400%。同时在国家的支持下,共投入36亿元进行林业棚户区改造,6.4万户家庭、30余万人受益,吉林森工集团被省政府授予“吉林慈善奖”。

  柏广新同志在担任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积极建言献策、忠实履职尽责,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事关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民生建设、企业改革、法制建设和税费改革等方面的议案、建议109件,很多议案、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如生态补偿金、天保工程补贴标准、职工安置费、林业棚户区改造、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实木复合地板和人造板退税问题等等,都陆续得到了妥善解决,为我国林业事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柏广新同志曾获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企业家、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最佳经营管理者、吉林省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吉林省改革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杰出创新创业人才等荣誉。

  曾被媒体评为全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中国改革十大杰出人物、影响中国改革30年30人、中国经济30年30人和中国农林十大领军人物、企业文化建设贡献人物,荣获易学文化支持贡献奖等奖项。

  柏广新同志在长期的林业工作中潜心进行学术研究,曾出版《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采育林技术研究》、《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的提出与探讨》、《延边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杨树新品种鉴别与栽培》、《政企职责分开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中国长白山野生花卉》等专著。获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省科技成果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柏广新同志自幼在林区中长大,爱好广泛,钟情森林诗歌创作,现兼任中国林业作家协会主席,吉林省企业文联主席,曾在延边日报、吉林日报、人民日报、《散文诗世界》、《作家》、《诗刊》等报刊发表100余篇诗歌作品,并著有诗集《我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