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商品看供给侧改革
人数庞大、购买力强大,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消费国,大把大把把钞票扔在国外商店的中国游客更成为全球旅游市场“争抢”的“财神爷”。
消费对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旅游又是一种体验经济,人们往往在外旅游时更容易做出购物决定。但当我们感慨购买力外流时,却不得不反思无论从境内外的旅游购物对比,还是从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占比看,主要症结正是“供给侧”出现了问题,旅游优质商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于是失去了众多市场机会。
君不知,人们的消费行为很大程度是由商品的性价比决定的。好东西谁都喜欢,不管多贵也都有对应的消费群体,只有当消费者体验到舒心,才会反复消费,但最重要的是,你的旅游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一定经得起顾客的检验,让消费者满意甚至享受才行。
出境游客的“爆买”实质上是消费需求升级的信号。不可否认,我省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已经走出了值得称道的一步。近年来,我省多次举办全省旅游商品博览会暨旅游商品大赛,不断推出旅游商品新品,积极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大力培育以“吉林三宝“为龙头的人参、鹿茸、雪蛤等旅游保健品;开发依托农业大省为主的大米、杂粮、木耳等农副土特产品;开发以松花石、长白石、黑陶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工艺品;积极扶持以朝鲜族、满族、蒙古族民俗文化为题材的民族旅游工艺品和食品,一些制作、经营旅游商品企业也在努力转型,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旅游商品品牌,全省旅游商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逐步走向规模化。
但我们并不能满足于此。我省旅游商品在品牌打造、市场推广、创新开发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旅游商品这个旅游的短板还有待弥补。笔者就在省内许多景区旅游商店看到,手串、明信片、木笔筒、玉器及玛瑙摆件、挂件等到处都是,产品普遍雷同、缺乏特色,还有很多旅游商品体积大、重量沉、没有包装不好带走。其实,不少游客来到吉林都对吉林的旅游产品有需求,但虽然更多的人愿意“掏腰包”,更希望看到更多高质量的商品。
吉林旅游商品供给侧怎样改变,开发好旅游商品这座名副其实的“富矿”?答案是要把精力放在供给侧的产品创新上,从游客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购买能力和携带要求等细节动足脑筋。
要在研发、制作端上“精雕细琢”。在日本销售的马桶盖被消费者热捧折射出的问题不容忽视。说到底,我们的旅游商品包括民族手工商品、传统优势商品等要有品质,要蕴含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人们一看见,就能想起它们所代表的地方,就能感悟到它们所透出的文化底蕴。更要在销售端下功夫,创新营销载体,让特色名优商品进入旅游者视野。一些购物信息、优秀旅游商品可以通过旅游的官方网站、微博等渠道权威发布。同时,打造一些诚信可靠的特色旅游购物街、特色旅游购物店等,并指导游客如何购买。
随着百姓腰包的臌胀,旅游购物需求会越来越高,如果我们打造出有价值、有特色,让人信赖的旅游商品,可能就不会有大批购买力强悍的中国游客大包小包地从国外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