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统”到“康德” 溥仪怎样过春节
逊清年代的“开笔大吉”
所有人行道全都铺上芝麻秸。据说这是清宫多年来的习俗,谓之“踩岁(碎)”。直到正月初六日,才由清扫组扫净运走。除夕傍晚,在内廷院里所有的大杨树上,挂上一千个头的大搓鞭一百挂,抬来各种花炮三四抬筐。晚膳后,约十点多钟,溥仪亲率读书班学生,又召集随侍、殿上、勤务班人员齐集院中,开始燃放鞭炮,顿时鞭炮齐鸣,响彻云霄。高升炮、花炮腾空而起,构成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的画图,蔚然大观。溥仪兴致勃勃,一再号召大家多多燃放。我因自幼家境贫寒,年节无力购买鞭炮,很不习惯,常常站在一旁观望。溥仪看见后鼓励我去放!我第一次拿了个“钻天猴”,一点燃就松了手,“嘶”的一声,“钻天猴”成了“地出溜”,一下子蹿到溥仪脚下,惊得溥仪“唉哟”一声!直跳起来,大笑不止。我见惊了驾!虽然“皇上”没有怪罪,但也不敢再放了。溥仪又鼓励我再放,再放!我第二次又拿了个“钻天猴”,站在楼窗下,点燃后又一松手,“嘶——”的一声,一下子又蹿到寝宫的窗台上,惹得大家又是一阵哄笑!溥仪笑着对我说:“你放花吧!”我拿了一个“七连发”,俗称“七打金弹”,溥仪又叫我多拿,于是我拿了一大把,用火绳点燃,红、黄、兰、绿、青、橙、紫,一个个弹丸飞向夜空,好看极了。一直玩到午夜12点钟以后,溥仪回楼,才算结束。
伪满期间,溥仪春节时都要在此叩拜祖先。 溥仪“宣统御笔”“福”字。 本组图片由王庆祥提供在伪满“三大节日”,特别是春节,溥仪都能收到一大批“贡品”。自1932年(伪满大同元年)以来,清末遗老、旧臣、满洲新贵,都对溥仪寄予莫大希望,当时就有关于“前清、后清”的谣传。这些旧臣、遗老、新贵为了“封官进爵”,争相进贡,就连一些日本人为了表示对“皇帝陛下”的“尊崇”和“亲善”,也纷纷前来送礼。每年正月初一,“贡品”纷至沓来,有人参、熊掌、东北虎、鳇鱼、糜鹿、野猪、山雉、黄羊、汤羊、水果、糕点……应有尽有。“贡品中除伪第四军管区进的一只东北虎、一棵0.79斤的老山参和蒙古王公阳仓扎布所进蒙古糕点留下自用,其余物品则按等级、身份,选优分配给溥杰等皇族、润麒等国戚、增韫与宝熙等遗老旧臣。一般‘贡品’如鳇鱼、野猪、黄羊、汤羊、熊掌和大米等数量大,除分赏一部分给内廷人员,绝大部分都赏给了护军。”1935年王庆元入伍第三天就吃过一次“炖熊掌”。1938年以后,不论旧臣、遗老还是满洲新贵,都看清了溥仪的“前途”,梦幻随之破灭,也就不再竞相进贡了,内廷人员及护军等历年都能获得的“贡品”也就没有了。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