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眼生”处查漏点
15.01.2015 00:38
本文来源: 中国吉林网
“多去现场走一走,多听一听设备的运转声音,特别是不经常注意的地方、或者说瞅着‘眼生’的地方更要多巡查,往往安全隐患就藏在这些地方。”这是老赫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
老赫叫赫凯令,今年50岁,是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合成气车间化工二组的净化班长。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车间有名的“坐不住”,现场巡查一查就是一个班,对讲机、检测仪、手电筒,这些工具就是老赫工作时的标配。无论上白班还是上夜班,你总会看到他在现场的某个设备面前仔细观察的身影。
这天,老赫在巡查644工号现场时,别在他身上的检测仪突然报警,屏幕显示一氧化碳浓度值略微超标,但随后便开始下降,恢复到安全数值。对此,老赫没有掉以轻心,因为他知道,装置在没有放空的状态下,现场的一氧化碳浓度是不应该超出报警线的,于是他判断现场一定有漏点。可当他再次手持检测仪在报警区域探查的时候,检测仪的数值最多也才刚刚过报警线。
“肯定有漏点!可漏点到底在哪儿呢?”
以老赫多年的经验,漏点一般都出现在管线锈蚀处或焊接处等地方,可这些地方老赫找了个遍也没有发现漏点。那漏点会在哪儿呢?老赫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如果上面没有,那难道是在下面?”
老赫的疑惑让他将焦点转移到了脚下的地下沟槽里。果然,在老赫低下身的一瞬间,检测仪的数值开始上升,不一会儿就突破了之前的报警值。老赫顺着沟槽里的管线认真寻找……终于,在一个管线下缘一直滴水的地方,老赫探查到了这个漏点——水滴流出的地方——“不经常注意、‘眼生’的地方”。
“多亏老赫巡查严细认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要不然就出大事了!”班组员工赞叹道。
本文来源: 中国吉林网
15.01.2015 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