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前景虽好传统观念使其“叫座不叫好”
需求量大,有企业放豪言“有多少,要多少”
就业形势火爆,未出校门就被“预订”
就业优势突出,精于一项领域,迎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少而精”
多种渠道可深造学习,可“中升本”“中升高”
中考志愿正在填报中,学子们纷纷报考了自己心仪的高中,令不少中职院校遭“冷落”。专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国家扶持力度大,师资基础设施都在不断提升,还有多种渠道可以深造学习……面对这么多利好,为何许多家长仍拒绝让孩子走这条路?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现状调查>>
学历低、没前途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
7月14日午后2点,进入头伏后的气温让人有喘不上气的感觉。
叮叮叮……长春市二中专的办公室内电话骤响,招生办主任胡云英大口地吞下一口水,旋即快速接起电话,“家长你好……孩子选的那个专业不错,前景也很好,你要放下传统的观念,孩子能拥有一技之长和好的未来比什么都重要,是不?”在接家长咨询电话的空隙,胡云英打开电脑里的就业数据库,那里有每届学生的就业统计,她要用数据打消家长最后的顾虑,赢得家长的信任。
“最近太忙了,下午还要去一所中学开个招生说明会!”胡云英说,每个中职招办主任这段时间大都如此。她说累些可以挺得住,可是看到一些特别适合中职的孩子因为家长的观念反复犹豫,她心里着急、“上火”。明明很好的一件事,为啥还要反复地动员呢?胡云英所说的好事是,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火爆,可谓“供不应求”,有些学生还在二年级就已经被名企早早“预定”,薪水多在3000元以上,个别已拿5000-8000元,甚至是十几万的年薪。
然而,中职院校在招生时却存在“叫座不叫好”的现象,部分普高落榜家长宁愿选择让孩子复读,也不愿意选择中职学校。“这是个对孩子和家长都非常好的选择和渠道,但前提是得让孩子和家长都了解和接受,这需要做很多工作。”胡云英告诉记者,相比几年前的低谷,中职已经逐步被社会认可,但低学历、没前途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因而她的工作重心也都放在了打消传统观念上。
中职院校报考人数
或仅为计划招生的1/3
来自长春市教育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长春市报考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数为7416人,报考高中的人数为46887人。尽管2015年长春市中职的招生计划还没有对外发布,但参照对比2014年的中职招生计划(计划招生23662人),按此数字推断,中专报考的人数就算加上落榜补报的人数,也仅为招生计划的1/3左右,这意味着多数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根本完不成计划,可能仅为半数,甚至更少,其危机感和激烈程度可以想象。
“有的学校招生不过半,确实生存艰难,但是却选择‘咬牙’坚守,无非是看到职业教育的巨大前景和旺盛需求!”某民营中职学校负责人张先生说,大家都在等待一种变化,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中职的优越性,从而选择这条路作为人生的转折,不必拥挤在一条“独木桥”上。
需求旺盛>>
企业放豪言“有多少,要多少”
当然,在中职教育一线从事招生和就业工作多年的胡云英也非常明晰这一点,“别看招生难,但需求非常旺盛!”
“我们的‘订单班’才开展没几年,一开始是1个,现在6个仍然不够用,今年我们会酌情继续增加。”胡云英说,所谓的“订单班”就是针对一些制造行业设置的热门专业,比如口腔修复工艺、护理、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这些专业都属于供不应求的。企业为了抢先获得人才与学校签订了人才合作协议,毕业实习、就业一条龙接收,由于需求量大,有企业负责人放豪言“有多少,要多少”,但是学校做不到,学生就这么多。
“之所以这样受欢迎,主要是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倾向于按需调整,侧重实用技能。”胡云英说,这恰恰填补了一些高等院校的空缺,比如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以及口腔修复工艺等专业,社会上需求量很大,但是由于专业小众,很少有高校设置这些专业。同样,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多而杂,而是少而精,中职学生精于一项领域,这在竞聘中更显出他们的优势。
招生瓶颈>>
社会认可度低成中职教育“拦路虎”
“其实中考在430分以下的考生非常适合中职教育,可在很多家长和学生心里,中职就是不受待见……”某民营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老师王健说,虽然能掌握到一技之长,就业形势又十分火爆,但中职学校却依然面临招生难的问题。社会对中职的评价度、认可度低等依然是中职招生最大的“拦路虎”。
“家长的成见主要有4方面。”王健表示:一是觉得毕业后只能做技工,薪资低,发展不大;二是觉得只有读高中、考大学才有出息,才能找到体面工作;三是觉得学校的培养模式只教理论,学不到东西;四是认为中职学校都是差等生,校风松散,孩子易学坏。但事实上,中职教育早已不是家长印象中的小作坊式了,一切都很正规,且就业前景好。
“在教育方面,有个矛盾一直存在,即中职学校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群众滞后的职业教育观之间的矛盾。”王健说,实际上未来中国的产业发展更缺乏高技能人才,根据调研分析预测,五年之内,长春市技术技能人才缺口约52万人左右,年均缺口在10万人以上,其中汽车、装备制造、建筑、文化等产业未来五年缺口都在5万人以上。而从职校毕业即可具备初、中级技能,在企业工作几年通过考试后可成为高技能人才。
目前,学校招生中城乡学生分化明显,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很多城市家长认为让孩子读职校降低身份,面子上过不去。尤其在省会长春这种教育资源极度丰富的地区,学生升入普通高中、大学的几率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因此升入中职成为家长的“最后选择”。但很多农村毕业生通过自身经历告诉大家,中职就业形势好,可以快速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农村对中职教育的观念转变很大。目前该校生源中有80%-90%为农村学生,10%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此外,在目前国内的就业氛围下,“蓝领”工作人员不能得到公正的地位和待遇,这也是中职教育受“冷落”的原因之一。王健说,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不断以学历条件提高准入门槛,成为中职学生就业的“拦路虎”。然而,目前社会上是否真的需要如此之多的高学历研究型人才尚未可知。在没有更好、更优越的就业岗位保障下,学生和家长不选择中职学校也在情理之中。
转机初现>>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再扩大
不少人还带着传统观念来看中职,以为上了中职,升学就无望了。事实上,中职教育的“立交桥”早已打通,上了中职后也可以有多种选择: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或是继续升学读大学,都可以!记者从吉林省教育厅了解到,从2014年开始,我省首次试点“3+4”中职-本科衔接模式,同时启动的还有“2+3”中职-高职衔接模式、“3+2”高职-本科衔接模式等。据悉,2014年,全省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项目63个,计划招生4310人,而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计划招生11000人左右。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招聘技能型人才,对高职毕业生需求量大,每年学校的就业率高达95%以上。拿今年来说,学校90%的毕业生在毕业前已经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这与高校本科毕业生遭遇就业难恰恰相反,这也证明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度高。
未来方向>>
塑造“蓝领”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
“全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关注还是不够的,如果能让市民看到校企合作、职校的升学情况、优秀毕业生就业情景等,大家对职校的肯定程度能达到高中的一半,我们职业教育服务人民的作用就会更加明显。”采访最后,王健感慨地说,中职招生宣传不是打打广告、在招生季吸引一下眼球就能起到效果的。要真正提升中职的吸引力,应当从长期着眼来规划职业教育的全盘发展。这其中,既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也需要专业的策划人员从不同视角引导全社会参与讨论,同时还可以借力新媒体,真实生动地反映出职校生的发展也并不一定逊色于本科生,职业教育可能更适合某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真实状况。
某中职院校校长也表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即塑造“蓝领”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对此,吉林省政协委员冯堤建议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突出职业学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确立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位置;第二,严格职业准入制度,并提升技术型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第三,构建真正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公民终身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记者 刘佳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