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百年创业史的N个瞬间 梦想还是要有的
海归化学家范旭东
状元企业家张謇
卢作孚和他创办的民生公司
荣毅仁
鲁冠球(右一)作为万元户接受表彰
1988年的曹德旺
创业初期,书生意气的王石
刘桂仙领走北京首张个体餐馆执照
办起国内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的陈春先(右)
柳传志早年工作照
上世纪80年代的张瑞敏(右二)
上世纪80年代的年广久(左)在卖瓜子
马云能创业,凤姐也可以。这是最好的创业年代,马云这样说,连《人民日报》也这样说了。
回首百年中国民众创业史,在内忧外患中,起伏跌宕间,中国人追求财富的野心时代,一直和个体、家庭、国运连接在一起。
1915年的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企业第一次走出国门,赴美展品达10余万种,共获得奖章1200余枚。
1877年的《纽约时报》曾记载说:“天朝的人民无法理解电报的工作原理,他们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
但现在不同了,在互联网年代,中国的网络巨头将有机会统领世界,当然,他们有机会发展壮大和国内互联网环境相对独立不无关系。
即使如此,阿里巴巴、微信,俨然是世界级的创新模式和产品。这是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征服世界以来,最伟大的商业成就。
一位西方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晚清和民国早年的商人,把资本用于追求绅士地位,“最成功的商人的标准,是他和他的后代不再是商人”,那个时代过去了吗?
1915:沉浮
1915年6月2日,34岁的美国“海归”陈光甫开办了上海银行,这是中国第一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银行,其商业之道第一次对准了普通人。一块钱就可以开户,当时被讥笑为“1元银行”。但正是他,开辟了中国银行业零存整取等创新储蓄模式。
利用“1元”发家的还有一对兄弟。这对兄弟创业始于1902年,在无锡建成中国第十三家面粉厂。兄弟俩的最大对手是晚清状元孙家鼐家族,面粉销路不畅,于是他们在面粉包里随机放进一块铜元作为“彩头”。在这种创新驱动下,兄弟俩在1915年开始了大规模扩张。人逢喜事精神爽,弟弟在第二年又生了第四个儿子,取名荣毅仁。
无锡的荣家兄弟从面粉里的1块铜元起步,商业王国就此开启。
相距无锡不远的上海有一家永安百货,第一次在霓虹灯上写出口号“顾客永远是对的”,六层楼的商场里提供酒楼、旅馆、弹子房、舞厅、游乐场、戏院,号称“统销全球百货”———按现在的话讲叫“商业综合体”,开辟了中国商业第一街“南京路”。
对比之下,到上世纪80年代,重启征程的北京百货业,开始不再冷脸对顾客,一个商场标牌上写着:“本店不殴打顾客”。
1915年既是个创业的年代,也是个创新的时代,日本海归化学家范旭东在天津创业,久大精盐公司产出中国本土第一袋精盐,打破了外商的垄断。范旭东还建立了中国企业史上第一个科学家团队,其中有后来大名鼎鼎的哥伦比亚化学博士侯德榜。8年苦斗,造出了国产纯碱,1926年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那个年代的企业家,并非只求赚钱。状元企业家张謇致力于家乡南通城建,到1922年,南通被评为中国的理想城市。
1927年,国民党北伐成功,开始对企业家大规模打压,中国民企一时间落花流水。但1928年到1937年,中国的经济史却也被称为黄金十年,不过,那是政府强烈干预经济的十年。
这期间,出了个企业界大人物卢作孚。1929年,37岁的卢作孚买了第三艘船“民望号”,他的民生轮船公司逐渐成为长江水运主要民企。曾经做过报纸主笔和总编的卢作孚是个具有商业天才的理想主义者,成为长江航运的龙头后,依然生活朴素。
费孝通记录的江苏省吴江市开弦弓村在1929年1月就购进了先进的缕丝机,办起了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丝厂,它被认为是现代企业史上第一个农民自己办的丝厂。
在东北,1931年,沈阳的兵工厂造出中国第一辆载重卡车,当然是组装的。在举国抵制日货的风潮中,化工专家吴蕴初研制开发的“味精”,在市场上全面战胜了日本人发明的“味之素”。
1937年夏天。21岁的荣毅仁大学毕业了,他新婚燕尔,雄心勃勃,准备在全国开办几十家面粉厂。另一边,卢作孚的民生公司举办创业10周年纪念会,公司已成长为长江上所有外资航运公司敬畏的对手。
7月7日,炮火来了。荣氏兄弟的家业、范旭东的化工厂全面沦陷。创业变成了救国!包括上海青帮大佬虞洽卿、杜月笙在内的长江中下游民营船业,开始“沉船”行动,阻塞日军航道。
1938年,商人卢作孚组织他作为长江船王最悲壮的“中国版敦刻尔克大撤退”,在武汉的40天里,为了拯救中国军人和工业设施,卢作孚不眠不休,眼窝深陷。那是一百年来,中国商人最伟大的瞬间之一。他的船员共牺牲117人,伤残76人。后来卢作孚回忆:“这一年我们没有做生意……我们在同敌人拼命。”
杨小凯在《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中以1937年的全面抗战爆发作为中国近代经济的转折点:本来就发育不良的中国民族资本在战争中饱受摧残,而国营资本以及官僚资本的地位都得到空前的强化。
战后,孔祥熙突袭银行业,宋子文收网纺织业,让两个数百年间民间重要产业被国营化。到1948年上半年,国家产业资本已占全国产业资本总额的80%以上。
1956:枯荣
1949年,胡风赋诗《时间开始了》,宣告“全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的私人工商业开始国有化改造。1956年1月1日,北京市私营工商业者提出全行业公私合营。10天内宣称实现“跑步进入社会主义”。北京百年药号同仁堂的总经理乐松生、上海申新公司的荣毅仁,积极配合公私合营,先后当选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副市长。
上海永安百货国有化,改称上海第十百货公司,1987年改建成“华联商厦”。
1956年7月15日,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了。以国家的名义,共和国长子———中国一汽扬眉吐气。
1958年起,2500万农村青壮年劳力被征调到城市。到了饥荒年代,他们又被精简回家乡。被精简回去的浙江萧山乡村少年鲁冠球,城市工人梦破灭,他筹了110块钱,在村里搭起草棚开起自行车修理铺。
“文革”期间,农村与城市不同,一些人为生存而创业。曹德旺,今天的福耀玻璃董事长,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后,开始贩卖水果。1968年5月2日,何享健带领23位顺德居民,每人集资50元,创办了“街办塑料生产组”,生产塑料瓶盖。这是“美的”集团的前身。1969年,鲁冠球创办农机修配厂,缔造了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零部件公司万向集团。江苏的华西村那时是“全国学大寨”的一面“红旗”,而同时,村支书吴仁宝却开始抽调20个人在村里偷偷办起了小五金厂。1999年,华西村股票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村庄。
那时的城市国营工厂,有人拿着一切材料、配件、破铜烂铁,家用或是卖到黑市。
1976年,国家财政收入出现29.6亿元赤字,国有经济面临破产,但邓小平却还在被批判中。
十年“文革”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也将计划经济的弊端暴露无遗。196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日本相当,到1977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不到日本的1/3。
“文革”结束时,全国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剩下19万人。一个数据是,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元,农民则不到2.6元。
在1966年~1977年间的中国农村,尤其是江浙及广东沿海一带,像鲁冠球的小作坊式队社工厂并不少见。全国农村有10万家社队集体企业,独立于国家计划体制外。这个群体里的能人,成为改革开放后创业者的主力。
1978:春天里
历史注定要改写,时代必然要重启。
1978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34岁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如何科学养殖的文章,他激动不已。因为此前的报纸全是革命、斗争、社论。“在当时养鸡、种菜全被看成是资本主义尾巴,是要被割掉的,而《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养牛的文章,气候真是要变了!”
那一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取消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改变了中国的方向。
1978年,沈阳铁路局当工人的马蔚华考入 吉林 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11年后出任招商银行总行行长;四川的刘永行、刘永好等兄弟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都因“出身成分”不好未被录取,他们一怒之下办起养殖场,20年后成为“中国首富”。
因为写了《中国往何处去》入狱的四川人牟其中1979年底出狱,办起销售部,以后的10多年里,他始而“中国首富”继而“中国首骗”。
在香港,36岁的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之子,找到堂兄弟,再度开始家族式创业。荣毅仁的父亲民国年间在香港开办了数家纺织厂,股息和分红30多年一直未动,这成了他孙子闯荡香江的资本。
1979年,鲁冠球创办的小农机厂已经悄悄走过十年,工厂已有400号人,年产值达到300余万元。
1979年2月,760万上山下乡的知青大军返城,成为“待业青年”,有些人为了谋生想要当个体户。
一大批小工厂正在广东兴起,他们的创始人大多数是当年逃往香港的偷渡客。在北京,一个叫刘桂仙的中年妇女领走了全城第一张个体餐馆执照,她养育五个孩子,开了个小饭铺———悦宾餐馆。外国记者来访问:“你担心自己将来挨批斗吗?”
1980年10月,中国最顶尖的核聚变专家、46岁的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在中关村一个仓库里办起国内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安徽的年广久,1982年时在他的傻子瓜子工厂已雇工105人。“个体户到底雇几个人算是剥削”成了严重问题。直到邓小平说要再“看一看”,年广久才没有进监狱。1987年的中央5号文件中,私营企业的雇工人数才彻底放开。
1982年, 长春 君子兰疯狂,9月的红旗街,最高叫价高达15万元一盆。全城人带着梦想铸造了巨大的泡沫,但在严禁公款买卖、公职人员倒卖的禁令下黯然破灭。
1983年,牟其中因为倒卖座钟,“投机倒把”又被关进监狱。深圳有位聪明人,正在以倒卖东北玉米开始发家,他叫王石。
当年12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这次谈话不久,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有个工作人员辞掉了铁饭碗,悄悄潜入深圳,他叫潘石屹。
1984年被称为“公司元年”,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开始。倒卖玉米的王石那年办起“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这是万科的前身。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当厂长,引进了德国的“利勃海尔”电冰箱,开启了海尔的光荣。40岁的柳传志决定改变,开始了“联想”创业,启动资金是中科院计算所拨给的20万元,性质为国企。开始时实际上没什么技术,什么都倒卖,从电子表到运动裤衩。20年后,联想以16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事业部。
那一年,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史玉柱,在安徽省统计局呆够了,他将南下深圳,一场商战就此开始;在惠州,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李东生,在一个简陋的农机仓库开辟工厂,生产录音磁带,成就日后的TCL。
新词“万元户”在1985年已深入人心。办照相摊起家的大连退伍兵姜维,跑到北京几经磨难才办下来1957年后中国第一家私营公司牌照。
1986年,中国首次宣布允许私人拥有汽车。
这一年还在北大无线电系读书的王志东,没等毕业就跑到中关村打工了———他后来创办了新浪。
1987年,在杭州一个狭小、潮湿的街巷里,42岁的宗庆后办起了后来的娃哈哈儿童食品厂,“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传遍中国。
当年9月,43岁的退伍军官任正非在深圳创办了民间科技公司,注册资本2.1万元。
这年,第一次出现“企业家”这个词,之前都被称为厂长或经理。那一年前后,四川的刘永行、刘永好兄弟几人已经靠着饲料业悄悄聚起了上千万元的资本,这可能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靠产业发展完成千万级资本积累的家族。
新的融资模式重启。1988年12月,万科发行股票2800万股,每股一元,王石亲自带队上街推销股票,甚至跑到菜市场里和大白菜摆在一起叫卖。一年多后深圳股市开张,万科以000002号正式上市。
然而,价格管制形成大量“倒爷”和民间贸易公司,商品流通的计划体系破坏,造成乱涨价和通货膨胀。人们发现先富起来的貌似“官倒”,心态失衡开始爆发,物价闯关失败,通货膨胀加剧,中国开始了抢购潮。上海市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实行凭票供应食盐和火柴。
9月26日的美国《商业周刊》以《中国改革路上的弯路》为题报道说,“中国的改革正在失控。为了应对危机,物价改革上个月被冻结。”
“物价闯关”被认为是1978年改革以来最大的经济失控,中央提出“宏观调控、治理整顿”。
《中国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记载,1989年下半年,全国个体户注册数减少300万户,私营企业从20万家下降到9.06万家。
整顿国营体系外的新兴企业,打击私营企业的偷税漏税,流通环节的专业市场开始清理。“傻子”年广久再一次进了监狱,私营老板产生恐慌。
一个牌子为“北极花”的冰箱厂老板把工厂捐给当地乡政府,此人当年用120元做起生意———街头照相,然后办过冰箱配件厂和冰箱厂。1989年,他把车间、库存、土地连同工厂的存折都上缴给集体,然后南下深圳读书。这个“胆小”的人,后来造出了汽车名叫“吉利”,是的,他叫李书福。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