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创新的四个来源

01.06.2015  12:17

  我是主张建设中国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的生命力在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而能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关键在于理论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如下四个方面的来源,可以为中国经济学进行理论创新进而以一种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经济学之林奠定基础、提供条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是被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学建设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同时也提供了经过发展可资运用的经济学范畴、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将这些范畴、原理与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学理论,创新就在其中。
  
  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实践。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实践,走在了经济学理论的前面,对中国经济学创新提出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国外现有经济学理论无法完全解释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创新的方向和动力。中国经济学应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和主题,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思考,给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回答,并着力推动解决这些问题。问题得到科学解释和解决,创新也就水到渠成。
  
  中华民族的传统经济思想。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在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兴衰跌宕,积淀了丰富的经济思想。这些经济思想是建设中国经济学的宝贵财富。过去对此挖掘不够,今天建设中国经济学,应当注重总结中华民族传统经济思想,吸取其精华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从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为中国经济学创新打牢历史根基。这也会使中国经济学创新在充分体现中国国情的同时具有更多世界意义。
  
  对世界各国文明成果的借鉴。世界各国经济学长期探索取得的成果,包含人类文明的一般性,如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对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些分析方法和理论就包含科学成分。这些科学成分对于建设中国经济学是有益的,但对其借鉴和吸收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和检验基础上,决不可照抄照搬,更不能将其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的指导理论。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借鉴各国经济学过程中,应克服局限于借鉴某个发达国家主流经济学的现象,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国外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取得的成果,发展中国家经济学探索取得的成果和实践经验,都应该研究和借鉴。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新高度。这为中国经济学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中国经济学界应紧紧抓住这一宝贵机遇,立足当代中国实践,汲取中华文化精华,瞄准世界学术前沿,着力提升学术原创能力,推进理论创新,力争在一些重大理论特别是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上取得突破,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逄锦聚,作者为南开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