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入“中东时间”
——习近平主席2016中东之行系列评论①
1月19日开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入“中东时间”。这是2016年中国外交的开篇之作,充分彰显中国对发展同中东国家关系的高度重视,必将书写中沙、中埃、中伊关系的新篇章,标注中国同中东、阿拉伯国家友好合作的新高度。
中东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战略要冲,“甚至仅仅从地理的角度讲,在整个世界战略上也没有比中东更重要的地区”。中东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熠熠生辉,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诞生于此。中东是世界能源中心地带,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等各项指标稳居第一,世界石油市场中心的位置无可撼动。中东是国际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地区,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大国干预交织在一起,导致中东和平发展进程频频受阻。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多面的特征,使得中东在全球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中国来说,中东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双方在争取民族独立中相互认同,在谋求和平发展中相互支持,在照顾彼此重大利益与核心关切时相互尊重信赖,始终是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沙特、埃及、伊朗是中东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是中国发展同中东国家关系的重要支点。沙特是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原油供应国,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劳务等领域的合作稳步扩大,在产业产能、航天卫星、科技、核能与可再生能源、金融等新兴领域合作不断向前拓展。埃及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如今中埃关系已成为中阿、中非关系和南南合作的典范,今年恰逢中埃建交60周年,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伊朗是战略地位重要的中东大国,中伊建交40多年来,中伊友谊和合作基础历久弥坚,中国积极推动通过政治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为全面协议的最终达成贡献了“中国智慧”。现在,中国与中东三国传统友好合作正进入全面提质升级的新阶段,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恰逢其时,必将巩固传统友好,加强互利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当前,中东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动大调整,正处于政治版图重构期、政治经济社会转型期和地区地缘政治力量均势重建期的三期叠加状态。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坚持通过政治协商和平等对话等和平手段化解中东难题,实现地区稳定和平;中国致力于加强与中东国家在反恐和去极端化领域合作,支持中东国家反恐能力建设,并强调反对将恐怖主义同特定的民族、宗教挂钩。与此同时,中东地处“一带一路”的交会地带,中东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反应热烈、参与积极,中国同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正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已成为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特征。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将面向中东、阿拉伯国家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中国对促进中东和平与发展的政策主张,这将为中国同中东、阿拉伯国家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为推动中东和平发展事业增添正能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足迹遍布五洲,全方位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此次中东之行将为完善全覆盖外交格局添上关键一环。而就在不久前,中国政府发布了首个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清晰勾勒出中国对阿外交的崭新轮廓,明确了中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原则立场。这既为此次习主席中东之行做了铺垫,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对中东、阿拉伯国家的重视,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面向中东、阿拉伯世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再次扬帆起航,我们期待并相信此访将为中国同三国关系发展绘制新的宏伟蓝图,为深化中国同中东、阿拉伯国家关系奏响更为波澜壮阔的乐章。(南方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