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见证中国年轻一代非凡力量
编者按: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更是青年砥砺梦想、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每一位青年都是中国梦的践行者、创造者和见证者,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业已发轫启幕,风正扬帆之际,正是青年乘风破浪之时,青春梦与中国梦携手同行,青年将更加奋发有为,茁壮舒展。乙未孟冬,中国青年网特别推出“中国梦·青春行”系列报道,讲述各行各业青年坚守理想、创新创造,团结合作、绽放青春的故事,敬请广大青年网友关注。
“中国梦·青春行”系列报道⑥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 杨月 李延兵)从哥本哈根到巴黎,从义乌到贵阳,有一批中国青年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走出国门,积极投身世界公共议题讨论,热情参与国际公益项目,更以“中国创造”引领着世界青年潮流,他们正向世界高喊:世界,我们来了!
参与:小创意引起大改变 将合作共赢之梦带到世界舞台
“今天终于见到习大大啦!现场听了习大大的演讲,激情澎湃!”世青创新中心发起组织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满雪莹在日志中写道,“‘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未来。’铿锵有力的话,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充足诚意。中国应怎么办?中国青年能做些什么?我们思考着,更行动着。”
中国青年代表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身着“青年环境友好使者”T恤,同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何家振合影留念。世青创新中心供图
行动,从身边的改变开始。深夜,北京林业大学,一座教学楼灯火通明,参加了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高校节能”项目的社团“绿手指”提出了质疑:“大楼晚上是否需要开那么多灯呢?”一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室晚上空无一人。社团立即提议晚11时后教学楼只开一层给上晚自习的同学,“熄灯计划”顺利通过并启动。这是世青创新中心秘书长王则开介绍的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活动时中国青年的行动案例。来自美国颇负盛名的学生环保组织塞拉学生俱乐部的玛丽惊叹:“好神奇!小举动却能产生大效果,中国同龄人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小项目带来大改变,参与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不再是空想。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在全国发起高校节能项目,通过青年发起校园碳排放数据调研与核算,以及多种实地的校园节能行动,达到促进节能减排、构建绿色校园的目的。据统计,2014年,通过高校节能项目,中国青年在各大校园内共计减少了36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节约电量约60万千瓦时,节约成本约28万人民币。
近年来,世青创新中心、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等组织频频发起COP中国青年代表团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从哥本哈根到巴黎,几百名中国青年走向联合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中。发现身边的问题并积极推动解决,形成行动方案并带到世界舞台,谁说稚嫩但有力的“绿色梦”不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而这些努力的涓涓细流,则在国际舞台汇聚成了温暖的“合作共赢之梦”。
推动:用行动力创造影响力 刷新国际“存在感”
“联合国千年计划办公室与中国青年团体携手开展千年发展计划,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使人们看到了中国新一代的非凡力量。”联合国千年计划办公室(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Campaign)主任Mitchell Toomey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联合国发起的全球性调查“我的世界”项目中,中国青年的务实行动令他印象深刻。
联合国千年计划办公室主任Mitchell Toomey(中)、世青创新中心秘书长王则开(右)做客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崔靓 摄
更加务实,更加沉着,是今天的中国青年走向世界时的心态。在参与过程中,如何让行动策略更“接地气”、产生更广泛更有益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用行动力创造着影响力,刷新着国际“存在感”。
“中国青年不仅积极投身参与调查,更协助联合国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的行动策略,来保证全社会最广泛的参与。”Mitchell Toomey说。在中国项目秘书处世青创新中心的协调和中国青年网等众多中国合作伙伴的参与下,逾3000名中国志愿者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工具,在短短数月内吸引了13万3千余名中国民众参与了“我的世界”调查,参与人数在全球问卷排行榜中名列第七位。
I come,I see,I conquer。这句话也成为了很多投身国际项目的年轻人的体验注脚。新的观察视角、新的实践方式、新的全球视野,都让他们有机会尝试新的可能性,挖掘自身的更多潜能。站在更广阔的天空下,他们多了几许仰望星空的体认和胸怀。
“中国志愿者的高度热情让我们看到‘我的世界’这样的全球行动对年轻人自身产生的巨大积极影响。”联合国千年计划办公室协调员Alice S.Chen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一位中国志愿者告诉我们:自己8岁的表弟也兴奋地跑来帮忙收集投票。年龄并不重要,孩子们和我们一样,也有对理想世界的愿景和期待。”由此,这位志愿者认为,“我们不应根据外表轻易判断他人,因为每个人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想法和梦想。看起来我是名‘我的世界’志愿者,其实我才是这次经历的受益者,我得到了成长,而且能用更具批判性的眼光思考周围的世界。”
创造:“中国创造”走出去 青年创意点亮世界
今年11月,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北欧青年领军者论坛”上,来自北欧5国及中国的青年企业家达成共识:现在是“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
心有灵犀科技创始人兼CEO王洁明在发言中谈到,他坚信,“时尚”将成为可穿戴产业爆发的主推剂,而在制造上非常有优势的中国企业如果能在品牌锻造和设计上与国际接轨,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全球推广,将非常有机会成功“走出去”。在这方面,华为和大疆无人机就是很好的榜样。
无独有偶,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的生态文明青年论坛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调研中了解到的中国青年创业者的声音和创意,令我耳目一新。”Mitchell Toomey表示,很多中国青年创业者的生态农业项目都非常契合联合国未来15年规划的愿景。“比如,联合国希望能在2030年减少全球污染,改善水质,并尽量减少释放有害化学物和材料,我了解到有的中国青年创业者采用新的生态农业模式来种植茶树,将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新的技术相结合,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减贫扶贫。还有的青年创业者使用虫类清洁土壤,也令我惊讶和钦佩。”因此,Mitchell Toomey强调,期待更多中国青年加入到绿色创业中来。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生态文明青年论坛现场。世青创新中心供图
“中国创造”,从一个个创意的萌芽开始,逐渐乘着“走出去”的东风,枝繁叶茂,日渐走上世界舞台。中国青年不再满足于“参与”和“支持”,开始越来越多地探索着“创造”的可能性,而国际视野令他们更方便、更广泛地摄取世界各国的经验和营养,合作共赢的理念使他们将“中国创造”的火种播撒到更广阔的空间。
今天,当我们拍着青年们的肩膀,嘱咐“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时,他们微笑着说,今天的我们,更要“创建青春之世界”!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