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好来宝村的笑声
8月25日,星期四,多云转晴,最高气温24摄氏度。
“喔喔喔……”篱笆墙上,一只公鸡在报晓;“嘎嘎嘎……”村部门前,三两只鸭鹅在遛弯儿。
太阳从云层中露出半张脸儿,东好来宝村“醒”了。省政协驻村“第一书记”陈铁文走出村部,来到新建的文体广场上。
大秧歌已经扭起来了。村民们或在广场中央排成队列,有板有眼;或在外围随意扭动,自我陶醉。尽管有几位热情的大妈极力邀请,还有扭得正欢的村书记冯印耸动着肩,向他抛着“媚眼”,但陈铁文仍有些腼腆,只是乐呵呵地站在场边随着鼓点晃动着身子。
舞姿轻快,乐意陶陶。农安县农安镇东好来宝村的这个清晨,彻底颠覆了记者3个月前的采访印象。
3个月前,刚刚进驻村里的陈铁文对记者说:“一早上三四点,窗前鸡鸣鸭叫,让你根本睡不成一个安稳觉。”现在呢?陈铁文说:“这是乡村特有的美妙晨曲。”
3个月前,眼前这片平整的石面广场还是泥土洼地。村里开会研究说,扶贫先扶智,若有个文体广场把大伙从屋里“勾”出来活动活动多好。现在呢?5000平方米的广场铺在眼前,村民们有了文体活动的好去处。
3个月前,记者在村里走家串户,贫困户的愁苦和泪水让人揪心,围观的村民也是一脸茫然。现在呢?一大清早,就“蹦”出这么多的欢乐。
广场上的欢乐不单单是扭秧歌扭出来的,而是缘于东好来宝村在3个月里发生的变化。
离村部不远处,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一大片绿油油的庄稼地抹上了一层喜人的金黄,这是村里的绿色无公害小米示范田。3个月前记者来的时候,谷种刚撒下,村民们播下了希望,但也有忐忑,“以前没种过,能行吗?”
现如今,一排排的谷秧弯着腰,随风轻轻摆动,看似彬彬有礼,但饱满的谷穗又展示着骄傲。
“你看看,这长势多好,我估摸着一公顷地能收个一万斤。”冯书记算起了经济账,“一万斤谷子能磨七八千斤的小米,听说松原肇东村的有机小米能卖到二十元一斤,咱这小米不比他们的差,这样算下来……”还没算出个准数来,冯书记的脸上已经乐开了花。
“这两天咱先把菌类生产基地的项目忙完,完了就开始跑这小米的销路。”“对,销路一定要提前跑好。”“咱们还得好好核计一下小米的包装。”……大伙七嘴八舌地商量着。
晨风飒飒,欢笑声从谷子地蔓延开来。追着这笑声,记者再次走进贫困户刘金哲的家。
刘金哲一家有了笑容。
3个月前,这位七尺汉子瘫痪在轮椅上,满面愁容,诉说车祸给这个家带来的沉重负担。“我死的心都有啊。”刘金哲痛苦万分。他的老娘和妻女在旁边泪流满面,满屋弥漫着哀伤。
现如今,阳光斜斜地洒满半个院落,刘金哲舒舒服服地坐在当中,用手掌轻拍着腿,乐呵呵地看着妻子刘淑荣伺弄小猪。
“前不久,省里的帮扶工作组来我家,里面有位中医专家,他给我把了脉,说我这腿能治,以后可以生活自理。”刘金哲激动地说,“吃了三副药了,我感觉这腿有反应。”
重新垒好的猪圈里,小猪崽儿活蹦乱跳。妻子刘淑荣说:“有政策帮忙,我这猪终于养起来了,生活又有了新盼头。”
3个月前,我们采访的脚步是沉重的。3个月后,从文体广场到小米示范田,再到刘金哲家,一路轻快。这不,在村里转了几转,就来到了章景全老汉的新房前。
上次对章景全的采访,是在他家院里临时搭的帐篷里进行的。当时,住了近40年的老房刚刚被扒掉。
章景全的老伴儿记性好,一眼就认出了我们,上前拉住记者就往屋里走,“早饭吃没?我给你们弄点饭。”
一室一厅的格局,瓷砖的地面,白净的墙面,蓝色的墙角线延伸到雕刻着“福”字的门框边,家具齐整干净。“住了一辈子的土坯房,人都灰头土脸的。现在看看大娘,是不是精神了?”章景全的老伴儿笑着说,“搬进来20多天了。头一晚,我们老两口激动得睡不着觉啊。”老太太很健谈,但唠着唠着就“跑题儿”,记者没有打断她——“题儿”虽然跑得远,但实在话里满是高兴与快乐。
章景全话语不多,只是在老伴儿“跑题儿”时插一句:“你说那干啥啊,净整没用的。”一句话把大伙惹得哈哈大笑。送记者出门的时候,这位老党员紧紧握住记者的手,说了一句话,每个字都咬得用力:“感谢党,感谢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