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上海“三农”十大新闻

10.01.2018  12:03

  1.贯彻韩正同志在市委农办、市农委调研时对农业工作的定位要求,编制上海市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2017年9月5日,韩正同志赴市委农办、市农委调研,对本市农业农村工作提出都市绿色农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市委农办、市农委狠抓落实,编制了《上海市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市委农办、市农委牢牢把握上海大都市“三农”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质量效益为目标,认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农业结构,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调整完善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上海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水平。

  2.本市加快地产水稻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推进农业转型发展

  上海紧紧围绕农业提质增效,探索从“卖稻谷”向“卖大米”到“卖品牌”转变,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利用本地大米与沪外大米“错时上市”契机,适当扩大种植国庆稻,推出上海新大米。9月20日至10月30日,沪郊松江、奉贤、崇明等区的865吨地产新大米,率先进入百联集团旗下10家卖场、43家标超及绿地生鲜、城市超市销售,深受市民欢迎。12月9日,市农委首次举办了上海地产优质大米品鉴评优活动,对全市地产优质大米进行“全覆盖的盲评”,当场评出了2017年上海大米金奖一名、银奖二名、铜奖三名。

  3.上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指数得分均排名全国第一名

  2017年,按照农业部对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的评价办法,上海农业现代化水平排名全国第一。本市在四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第一,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高标准农田比重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不断增强。第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程度高,全市农村承包地流转率达到75.1%,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0%。第三,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高位,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控。第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农业科技支撑作用逐步显现。2017年11月农业部发布了《2017中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都市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上海在现代农业经营水平指数、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先进生产要素聚集水平等多项指标发展指数中位居前列,都市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指数全国第一。

  4.本市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扎实推进本市农业“三区”划定

  2017年,本市启动了50万亩蔬菜生产保护区、8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2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下简称农业“三区”)的划定工作,为农业功能区制度的落实打基础。通过农业“三区”的划定,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要素配置,提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和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对实现农业创新转型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出台

  《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于2017年11月23日通过,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是中央2016年底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文件发布之后,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个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上海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该条例包括总则、权属确认、组织机构、经营管理、指导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7章42条,主要围绕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组织体系化、产权明晰化、改革程序化、制度规范化、监督多元化、管理信息化进行了立法,对相关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6.本市新一轮五年农村综合帮扶工作圆满收官

  到2017年底,本市新一轮五年(2013-2017年)农村综合帮扶工作圆满收官,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全市共申报建设了21个“造血”项目,总投资33.78亿元,其中已有18个项目投入运营,显现“造血”功能。38家帮扶单位连续五年帮扶捐赠资金100%到位,累计捐赠13.5亿元,并拓展到人才、技术、管理等多领域的综合帮扶。五年来,本市探索出一条制度规范、产权清晰、分工合作、运营专业,由福利型“输血”转向开发型“造血”的综合帮扶新路子,带动了经济相对薄弱地区整体发展,提升了薄弱村自主发展能力,改善了薄弱村村民生活。

  7.本市新评定出1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2014年,本市启动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以农村村庄改造为重要载体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级政府紧紧围绕“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建设主线,不断深化农村生态品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着力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形成了一批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显著、文化内涵深厚的美丽乡村。2017年,经过村申报、乡镇推荐、区审核、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评定出浦东新区祝桥镇星火村等17个2017年度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推动和引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8.本市持续开展涉渔“三无”船舶专项整治,大规模违法捕捞现象基本绝迹

  2017年,本市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整治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并始终贯穿上海全面落实“长江大保护”和推动渔业转型发展、促进长江水域生态治理工作。市农委牵头公安、海警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水上联勤联动机制和行刑衔接工作,积极会同江浙两省签署“江浙沪海上渔业执法长效管理备忘录”,着力推动地区间、行业间多种形式的水上联勤联动机制。2015年以来累计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7100余艘(只),拆解各类“三无”船舶5446艘(只);2017年全市宣判“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案件29件,追究刑事责任37人,整治行动取得了管理成效和社会舆论双丰收。

  9.本市积极推进上海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大数据共享

  2017年,市农委积极谋划构建“上海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完成了《上海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实施方案》编制。平台围绕“上海农业”网站整合、农业数据资源库建设、农业信息标准与采集体系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四个方面实施,构建“上海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市农委服务“三农”的总窗口、数据汇聚的总入口和信息服务的总出口。截至2017年底,完成了市农委系统20个网站的归并整合;完成了32个业务系统数据资源梳理与编目;完成了本市永久基本农田等数据精准上图。

  10.大力发展种源农业,推进本市水稻供种体系改革,大力发展畜牧、渔业种源工作

  市农委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育种攻关协作机制,在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技术创新和现代种源企业培育上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本市水稻供种体系改革,构建水稻种子市场化供应新体系。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培育了全球最大的美系杜洛克单场生产群和基因资源库,获首批全国生猪种公猪站、大白种猪遗传进展全国第一和全国育种工作优秀奖3项农业部荣誉。上海欣灏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种山鸡企业。光明牧业有限公司加入美国荷斯坦协会和美国动物育种者协会,成为国际级公牛站。鱼类良种覆盖率达96%,虾类良种覆盖率达50%。中华绒螯蟹“江海21”种源技术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成为全国应用面积最广的河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