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4000万吨水泥停产 吉林涉及北方水泥吉林亚泰
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那些达标的合法水泥企业,如何在耗能高、安全风险也高的冬季减少环境污染?现在有了答案。
11月29日,中国水泥协会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3省水泥协会召开东北三省水泥企业冬季错峰生产会议。会议宣布,东北三省自12月1日起全面实施错峰生产,直至明年4月1日结束,时长共4个月。
所谓错峰生产,是为了减少水泥窑煅烧和取暖用煤叠加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在我国北方冬季采暖期间,水泥企业实行全面统一停窑行动,而在冬季采暖结束后再开窑生产的运行机制。
本报记者了解,此次停窑涉及103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共计4000万吨水泥产能。“错峰生产能做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企业能源消耗,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是贯彻国务院化解过剩产能要求的新举措。”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说。
作为产能过剩的行业之一,同钢铁、玻璃等产业类似,水泥行业也是工信部淘汰落后产能名单的常客。根据工信部网站公布的今年首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水泥行业以381家企业居各行业之首。按照要求,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生产线在今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
不过,与那些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相比,北方那些合法的水泥企业则陷入冬季的烦恼。
《中国建材[0.53%]报》的一项前期调研显示,北方绝大多数水泥企业的水泥熟料积压情况相当严重,几乎每家水泥企业都有不止一座熟料堆,且很多熟料储存的时间已超过一年。仅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在东三省的水泥熟料就积压了550万吨,其中,地处黑龙江的滨州水泥有限公司积压的75万吨水泥熟料山,甚为壮观。
虽然受当地降温影响,水泥需求已经出现明显萎缩,但部分水泥企业为了抢市场,仍有坚持生产的冲动。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东北已经实施采暖,若工业与采暖重叠燃煤的情况得不到缓解,雾霾将不断出现。
实际上,当地的水泥企业也曾有通过自律达成冬季统一停产的举措,但结果是,因为缺少行业保护政策,不仅让外来水泥趁虚而入,也无法阻止地方小水泥企业借机偷偷生产、压价搅乱市场,最终令企业的自律行为难以持续。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有全国政协委员注意到上述问题,为了治理雾霾,他们提出冬季在北方地区实行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的提案,并经过调研,认为东北三省是最有条件和意愿实行水泥错峰生产的试点区域。
到11月下旬,有关方面还专门组织召开了东北三省试点水泥错峰生产座谈会。包括北方水泥、吉林亚泰、吉林冀东、四平金隅等代表企业均参加了座谈。
孔祥忠认为,错峰生产的机制统筹考虑了北方冬季自然环境与市场环境,是解决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举措,下一步水泥协会将借鉴新疆经验在行业内逐步推广。
除了东北三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在实施水泥错峰行动。除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熟料的企业外,其他所有生产水泥熟料的企业,于今年11月1日至明年3月1日期间全部停窑。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材行业管理办负责人的测算,一个采暖季的错峰生产可以使新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0.85万吨,氮氧化物0.75万吨。
外界认为,作为北方重工业基地,新疆和东北的水泥错峰生产如果今年做起来,也会带动华北、华中等更大范围采暖区域共同“错峰”生产,并由此启发和带动全国水泥行业在不必要生产的季节全面停产,减少全国工业煤炭燃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