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记者的视野与随想
还是2014年末,高级记者高书文把他的随笔《打工余响》文集拿给我看,我读后写了几句感受,谁知他把这些话做了文集的序言。近日得闲,又把这本集子翻了翻,觉得还有些话想说。
一个记者的视野与随想
——高书文《打工余响》读后
还是2014年末,高级记者高书文把他的随笔《打工余响》文集拿给我看,我读后写了几句感受,谁知他把这些话做了文集的序言。近日得闲,又把这本集子翻了翻,觉得还有些话想说。
高书文是1986年进入报社的,那年报社向社会上招聘编辑记者,他经过考试以正式编制入选。由于我当时主持那次招聘,也就和他认识了,一转眼30年过去了,他都退休了!
这几年他自预退后在本市、北京、上海、长春多地打工,进一步丰富了阅历,开阔了视野,这对于一个惯于写作的媒体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这本随笔集《打工余响》,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记者出身,是应该善于观察与思考的。在高书文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他善于观察,这使得他的写作题材丰富;他善于思考,这使得他的作品内容丰富,且不乏深度。
确实,高书文思想活跃,勤于思考,看问题常有独到见解。翻阅这本《打工余响》,很有些感触。此随笔看似随意,却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一些篇章时常闪着思想的火花,给人以触动与启迪,透示出他关注社会、干预生活的态度和批判精神。作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在笔法上,也很活泛,不拘泥,行文表达生动活泼,给人以新鲜感。一个人的作品,题材新,笔法新,自然也就耐读。
比如《江城美在哪》一文,提起江城的美,一般人们都会说吉林有山有水,而他却有进一步阐发,认为江城的美不止是有山有水,而更在于江的宽度、山的高度、形状等等,这就给江城的美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佐证。
再比如他在“闪小说”《玉华的困惑》中,老刘信誓旦旦地保证,老伴走后自己说什么也不再找了,可才一个月出头,老刘就给女儿带回来一个程阿姨,真是活脱脱地揭示出了生活的滑稽和人性的弱点。
《我市的环城公路何时能“合拢”》,通过工程的缓慢,对我市当年的环城公路建设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西北行有感》,通过细致的观察,对我国部分地区生态恶化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还有《永吉应成为吉林市的一个区》、《关于市歌》、《特殊心理》等等,都很有新意。
不过,他也有不足,有的篇章失之于草率,理性略显不足;还有,正像他在《对自身的评价》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他是不太勤快啊,你看,两篇《回乡记》之间隔了多长时间?两年!当然,这是另一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踏实的,这30来年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如果说,好的记者可分为学者型和作家型两种,他无疑属于后者。我总觉得,记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对人的历练是多方面的。高书文连续当记者17年,真正受到了职业的洗礼。现在,他虽也已60开外了,可还在干,据说是在长春主编一本老年杂志。他能做到这些,都和他的记者生涯不无关系。纵观这一切,觉得他这个记者真的没白当。(作者/龙欣 编辑/意杨世阳)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