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周产生一个亿万富翁 逾五成热衷玩金融

07.06.2015  16:00

新常态”下,中国高净值人群在加速递增,而递增的速度是一季度每周一个亿万富豪。尽管投向有所分化,但六成的富豪最终变成了金融投资者。

 

近日,招商银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及瑞银、普华永道发布的《2015年亿万富豪报告》得出了上述结论。

 

高净值人群在增加,其投资方向亦在发生变化。《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受访高净值人群未来1-2年内对实业投资的观点呈现分化,约19%的受访者考虑在未来两年增加实业投资,约57%选择保持,而有24%考虑减少投资。超过50%的受访者预计未来一到两年会考虑增加金融投资;另有约43%的受访者表示会保持现有金融投资规模。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认为,将有60%的富豪最后就变成金融投资者。

 

每周一个亿万富豪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但相对于GDP增速,仍处于较高位置。

 

据贝恩公司高净值人群收入-财富分布模型显示,中国2008-2010、2010-2012、2012-2014、2014-2015E年高净值人群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1%、21%、20%及17%。该模型还显示,2008-2010、2010-2012、2012-2014、2014-2015E年高净值人群规模分别为29%、18%、21%及22%。

 

招商银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高净值人群(个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数量首次超过100万人,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约30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相比2010年人群数量翻一番。而全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12万亿人民币。受益于拥有相对更多的投资资源和更为丰富的投资渠道,超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人民币)财富规模在富人中增速最快,年均增长率接近30%。

 

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预计,2015年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将达到129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16%;高净值人群将达到126万人,较2014年增长22%;高净值人群持有的财富将达到37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7%。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持续释放的增长潜力和市场价值正吸引国际金融机构的注意。瑞士银行(中国)行长陈庆表示,对瑞银来说,中国是亚洲一个非常重要的潜在市场,在2015年第一季度,几乎每周中国都会产生一个亿万富豪。

 

但中国的富豪财富来源与美国有很大区别。张立钧认为,亚洲快消和房地产类富豪加起来大概占50%,美国金融是30%,高科技是28%,这两个加起来占了56%。

 

逾50%高净值人士增加金融投资

 

2014年末至今,A股市场持续回暖,2015年6月5日上证指数更是突破5000点,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热情高涨。《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超过50%的受访高净值人士预计,未来一到两年会考虑增加金融投资,另有约43%的受访者表示会保持现有金融投资规模。

 

受益于股市的利好,国内投资者调高了投资收益预期。包括债券、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固定收益类投资,在资产中的占比较两年前有所下降。股票及股票类投资产品成为投资热点,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各类金融产品,包括PE、VC、定增等一级或一级半市场的投资比例也大幅提高。

 

陈庆表示,中国富豪在投资风格上比欧洲和美国的投资者更为激进。但激进型投资风格即将发生转变。张立钧认为,随着中国高净值人士走向财富传承和保障,很难再追求20%、30%或翻倍的收益率,而是接受10%以上,关注中长期投资和海外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