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管理 让老旧小区“新容”常在

16.09.2018  07:12

经过改造后的十委大院成为居民们的幸福家园。苑激刚 摄

  经过旧城改造提升,一个个在时代变迁中失去光彩的老旧小区重获新生。那么,如何让改造成果更加长久地惠及广大居民?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老旧小区长效管理的“良方”,收到明显成效。日前,记者走访多个老旧小区,实地感受不同管理方式带给这些小区的喜人变化。

   居民自治共管

  扮美幸福家园

  面对被弃管的小区,是等着靠着,还是主动作为?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十委大院的居民们选择了自治。

  走进十委大院,错落有致的绿植、崭新洁净的路面、精心制作的邻里留言板等,让人倍感亲切……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一些“看不见”的变化也在孕育。

  “前几年,我们小区脏乱差,没人管,后来,在沈永华和几名老党员的带动下,大家一起整修小区、维护环境,如今小区变得干净整洁起来,有啥事儿大家一起管,家的味道也越来越浓!”十委大院居民李德仁笑着说,这几年多亏了居民自治,让这个曾经被弃管的老旧小区变身幸福家园。

  面对老旧小区管理这一难题,二道区在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在居民自治建设和居民自我管理中,始终坚持党支部引领发力、党员带头示范、居民“唱主角”。

  “你瞧,我们大院没有物业,没有保洁员,看到哪有垃圾,哪里脏了,居民们都会第一时间动手清理,大家也都各尽其能扮美家园,有带头成立好邻居党员志愿服务站的,有自掏腰包买来钢材为居民们制作凉亭的……”十委大院退休老党员沈永华说,居民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提升了生活品质,增强了幸福感和归属感。

   尊重居民意愿

  实施阶梯收费

  没有物业,小区环境难以维护,可是有了物业,收费却成了难题,不少老旧小区成了物业不愿接的“烫手山芋”。针对这种情况,南关区曙光街道建立了“党组织引领,兜底式管理,差异化服务,专业化监督,自主性自治”的老旧小区管理机制,解决旧城改造提升后续管理难题。

  “经过逐户问卷调查,我们决定缴纳每月每平方米0.4元的物业费,小区内设物业管理房,还有专门的保洁人员,居民、车辆都刷卡进入,我们这个被弃管的小区也变成了封闭小区。”家住地校大院的居民许凤兰笑着说。

  不愿意缴纳物业服务费的,可采取居民自治方式;想有专业物业管理的,可按每年200元或每月每平方米0.4元、0.6元至1元不等的价格缴费……选不选物业自己说了算,选哪种收费标准自己定,这种差异化服务、阶梯式收费方式让居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为了保证物业企业良性运转,曙光街道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物业企业,通过“公共收益+居民自筹+政府补贴”等方式,建立街道整合资源、企业良性运营的长效兜底、不包揽运营新模式。在管理上,街道对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严格考核,不合格将取消其继续服务的资格。

   三社联动

  更加注重专业

  在朝阳区清和街道,一条以“居民主体、社区主导、街道兜底”为原则的老旧弃管小区管理新路正在探索中,初步构建起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

  “老旧小区长效管理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引导居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大部分居民过去习惯把问题及矛盾反馈给社区,让社区进行调解处理,而忽略了自己就是实施的主体。”朝阳区清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凤俊告诉记者,在旧城改造提升过程中,他们开展了“先自治后整治”模式,辖区500余栋弃管楼宇中,80%成立了居民自治组织,通过自治强化居民家园意识,大家从过去有事就到社区反映,逐渐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转变。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社会组织和社工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非常独特、不可替代。”清和街道铁路社区党委书记陈雨虹告诉记者,社工的个案服务、社会组织开展的大型活动,都起到了凝聚人心、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的作用,也使老旧小区长效管理向着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目前,清和街道在充分征集居民意愿的前提下,试点引入两家物业公司,一方面提供普惠性质的物业服务,另一方面也使物业公司置于街道监管之下。首批6个试点老旧小区已正式由物业公司接管,率先实现了从“无人管”到“规范管”的平稳过渡。(记者 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