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如何破解?

23.08.2019  08:52
彩织街道凤凰社区凤凰诗书画社的老年学员正在认真上课。 李中良 摄 - 新浪吉林
老年大学的学员在练习书法。 李中良 摄 - 新浪吉林
来源: n.sinaimg.cn
彩织街道凤凰社区凤凰诗书画社的老年学员正在认真上课。 李中良 摄 老年大学的学员在练习书法。 李中良 摄

  随着中小学生陆续返校,新一学年的学习开始。长春市数万名老年人不甘寂寞,也将走进各级老年大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进入老年大学并非易事,省市老年大学更是“一座难求”,许多求学若渴的老年人只能“望洋兴叹”。

  读老年大学无关就业,为啥会出现老年大学入学难现象呢?如何才能有效破解老年大学“一座难求”问题?近日,记者带着疑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走访。

  1.现状:“官办”老年大学“太难上了

  “老年大学太难上了,今年5月下旬和6月中旬,我找两三个人帮我网络报名,最终也没抢到入学名额。”朝阳区居民刘大娘告诉记者,她退休后一直带孙女,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自己想到老年大学进修一下,既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也能学一技之长,更好地指导孙女学习,但她连续报了两次名,都没成功。

  “这两年,我们都是网络招生,一般两三个小时就全招满了,有的专业几分钟就报满了。”长春老年大学教务长李亚波说,最近5年,随着长春市人口老龄化阶段性高峰的到来,长春市老年大学的报名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为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长春老年大学今年可谓“火力全开”,共开设18个学科、30个专业、90门课程、340个教学班,计划招生15000人,但是仍然存在“一座难求”的问题。“报名开始的第一天,我们学校的官网点击量就超过了45万人次,预计实际有入学需求的老人至少在3万人以上。

  据长春市卫健委老龄健康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年末,长春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595140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0%,老年健康、教育、养老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2.原因:基层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老年人口增加,求学需求旺盛,那么,长春市老年教育资源现状又如何呢?据长春老年大学教研处处长张岭介绍,目前,长春市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教学点共38所,其中有省级老年大学1所,市级老年大学1所,县(市)区老年大学10所,街道社区分校21所,高校主办老年大学4所,企业主办老年大学1所,但受教学场地、人员编制、教学经费等限制,基层老年大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严重制约基层老年教育的发展,全市仅有4万余老年人可入校学习,占比不到全市老年人口的3%,“这与全国老年教育规划中所提出的‘十三五’期间在校人数占老年人口10%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张岭说,长春市老年教育呈现“一枝独秀”“一高两低”态势。“一枝独秀”是指全市老年教育主要以长春老年大学为代表,呈现出一枝独秀局面。目前,长春老年大学的各项数据占全市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和学校的80%以上,其中办学场地占比86.8%,财政投入占比90%,人员编制占比100%,县(市)区老年大学没有编制,都是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兼管。“一高两低”是指长春老年大学办学质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有广泛影响,但是长春市老年教育普及率和老年人入学率与全国兄弟城市相比都很低。基层教育投入偏少、资源不足,直接影响教育普及率和入学率。

  3.缓解:社区版老年大学多起来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为切实缓解“官办”老年大学“一座难求”问题,满足辖区老年人学习需求,长春市部分街道、社区创新工作、主动服务,充分借助惠民政策,积极整合政企资源,自办“老年课堂”“老年学校”“老年大学”,赢得辖区老年人的广泛欢迎。

  “到社区学习也挺好,出门走几步就到学校了,任课老师的水平也都挺高,学员还是邻居互相都认识。”净月高新区彩织街道凤凰社区居民靳云龙说,去年秋天,社区组织成立了诗书画社,他就报名参加了书法班,就在社区二楼的“凤凰书社”里,离家近、环境好,还不收费。“社区的服务也很周到,不仅给我们购置了书案和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还请来书法家给我们讲课。

  “眼下,我们社区的老人都很忙,不是唱歌跳舞,就是打球练琴,再就是学习书画。” 凤凰社区志愿者、凤凰诗书画社社长韩云琴说,去年8月份,社区举办诗歌比赛,有很多人报名参加,后来在社区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凤凰诗书画社”,开办了社区书法、绘画大讲堂,请书法家周宏潞、画家周玉栋给大家讲课,让老年人圆梦诗书画,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日子过得特别充实、快乐。

  据凤凰社区党委书记李娜介绍,为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近几年,凤凰社区不仅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组织成立了诗书画社和声乐、舞蹈、太极拳等文艺团体,建起了社区版老年大学,并从党组织服务民生专项经费里划拨10余万元,聘请专业教师、知名书画家到社区授课,赢得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目前,经常参加活动的老年人达400余人。

  “街道、社区自办老年学校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也是对基层资源匮乏的一种有益补充。” 长春老年大学教务长李亚波表示,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自办老年学校,方向、方式和方法是对的,但受场地、资金和师资等条件限制,基层单位自办老年学校仍然无法有效解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问题,老年教育还需要政府科学规划、持续推动,社会各界关注参与。

  4.探索:多措并举破解入学难题

  “发展老年教育既是积极应对长春市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健全完善发展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老年人实现终身学习、追求人生梦想、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生活品质、服务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长春老年大学教研处处长张岭表示,若想让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就要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服务老年教育,促进各类教育机构开放,畅通老年人学习渠道。可以引导美术馆、纪念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场所向老年人免费开放,利用广场、活动中心、乡村体育活动场所等社会公共资源,采取联办、协办、办分校等形式,扩大办学规模。

  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慈善捐赠支持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各高等院校开办老年大学或分校;探索养教结合的新模式,在各类养老院、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等机构开展老年教育活动,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人远程教育,如依托长春老年大学建立远程教育点播平台,长春广播电视大学搭建老年远程教育录播平台,开发老年人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并在移动终端进行直播,让老年人足不出户老有所学。

  “街道、社区自办老年学校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可有效缓解长春市老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直接推动长春市老年教育普及率和入学率的提高。”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马野驰建议,借助高等院校云集的教育优势,引导、推动高校与社区对接,共建社区版老年大学,既可为优秀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也可满足老年人对子女感情的寄托,还能有效提升老年大学的建设层次和教学水平,切实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来源:长春日报  本报记者:李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