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科技工作成就盘点二:重大科技专项的创新驱动导向和杠杆撬动作用更加凸显

18.02.2016  11:02

      “十二五”期间,围绕我省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共性技术、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和重大民生科技问题,累计实施七批“双十工程”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160项,投入总经费11.72亿元。2013-2015年,实施重大招标专项30项,累计投入经费1.31亿元。重大专项的实施,促进了产学研结合机制的建立,吸引、凝聚了一大批高水平专家投入到科研一线;发挥了项目引导功能和集聚效应,带动了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投入资金110亿元,是财政投入资金的12.85倍;扩大了企业规模化生产能力,引导企业进一步转化先进适用技术,进而形成可持续产业技术发展能力;研发了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授权专利329件,各类标准、生产规范198个,植物新品种权11个,论文452篇;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促进我省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现销售产值近千亿元。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核磁共振地下水及灾害水源探测仪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集成化单码道绝对式光栅尺产业化”,打破了国际垄断,预计建成年产10万支以上的现代化光栅尺生产线。       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二五”以来,我省作为牵头单位获得了10个民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8个专项支持,共承担36项课题,获得国拨经费7.6974亿元。我省连续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东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水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三期课题,创造了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百亩连片全程机械化玉米亩产1136.1公斤的新纪录、创造了湿润区雨养条件下我国春玉米百亩连片全程机械化亩产1216.6公斤的最高产量纪录、实现了半湿润区雨养条件下玉米超高产田亩产1186.1公斤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吉林省水稻百亩连片全程机械化亩产799.2公斤的高产新纪录,在全省三大生态类型区全面刷新玉米、水稻超高产纪录。“创制药物孵化(吉林)基地”项目共获得各类新药证书、批件和受理通知单23个,3年累计销售产值99亿元、利税22.3亿元。“下一代地铁车辆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突破了地铁整车设计新技术、系统新架构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发出的城铁列车样车,主要性能指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重大项目的实施,催生了大量的优秀科技成果。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专利申请量54851件,专利授权量32637件。有17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外观设计获中国外观设计金奖。登记吉林省科技成果3319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2730项、基础理论成果433项。办理技术合同登记14363份,其中技术开发合同8039份,成交总额140.77亿元。科技奖励工作成果丰硕,全省共授奖1425项。授予4人吉林省特殊贡献奖,4人国际合作奖。授予自然科学奖121项,技术发明奖74项。授予科技进步奖1222项,其中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类13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3项,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项(主持完成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8项(主持完成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4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主持完成1项)、二等奖17项(主持完成7项)。(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