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全力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07.12.2017  11:48

2017年,在省、市农委的指导下,浏阳市以“全国先进、全省样板”为目标,按照“独特的主题风格、完备的公共服务、优美的自然生态、长效的运行机制”建设标准,多举措全力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创建“以农为本、品牌鲜明、产业完善、建设精美、乡味浓郁”的全域美丽乡村升级版。

   一、围绕思路提升,继续优化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 认真贯彻落实省农委、省旅游局、省精神文明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浏阳市开展全域美丽乡村试点县(市)建设的意见》,从顶层设计着力,抓思路理念提升,下好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先手棋”。一是进一步抓全局谋划。按照《浏阳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农业工作、城乡一体化工作、全域旅游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全面统筹起来,今年重点铺排建设62个示范幸福屋场、56个示范村、5个示范乡镇,致力打造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全域美丽乡村。开展了美丽乡村主题定位宣传语征集活动,共收到29个省(市、自治区)943位作者7590条宣传语,评出了10条入围作品,制作了美丽乡村专题MTV《浏阳河畔,美丽家园》,央视国际频道《走遍中国》、《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了浏阳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二是进一步优全域规划。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已完成120个村的规划和修编,年初投入55万元奖金举办了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大赛,评选并使用了一批接地气、有品位的规划成果,引导大家在建设中找准主题定位,挖掘文化内涵,培育特色产业。三是进一步促全民参与。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常态开展美丽乡村现场观摩、互评互议和经验交流,充分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使自发捐资、自愿投劳、自主建设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社会力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浏阳市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共投入15亿元,其中村民自筹和社会投资13.8亿元,占比达到92%以上。

   二、围绕创新整合,聚集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多部门整体联动,形成合力。为此,浏阳市农业局全面梳理、整合了各线资金、资源,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盘棋”推进。 一是创新调度推动机制。为实现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资源统筹、力量整合,将美丽乡村建设、河长制、农村环境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四个部门、四项工作有机整合,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督查、统一考评,全面推动全域美丽浏阳建设。二是创新资金投放模式。整合涉农资金,做到集中投放、共建共享,集中财力办大事、创亮点。2017年共整合现代高标准农田项目、产粮(油)大县奖励、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各类项目资金4650万元,每个乡镇(街道)打造1个点,每年150万元,连续3年。精心组织了浏阳市美丽乡村与现代农业专场招商会,推介31个项目,签约9个项目,协议引资5.1亿元,沿溪镇“卡通万花园”、官渡镇“原乡花海”等一批签约项目运行良好,为美丽乡村注入了发展活力,创设了盈利模式。三是创新督查考核方式。大力推行月督导、季点评、年总评的推进模式,即每月组织一次集中考核检查、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讲评会,对各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进行季度排名,年终对乡镇(街道)建设情况进行考核总评,将建设成效作为下年度优先支持的重要依据,营造互动有力、力争上游的浓厚氛围。

   三、围绕品质至上,打造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样板。 把美丽乡村建设实化为一个个优质项目,力求建成一个项目、促成一个亮点。一是以示范创建铸精品。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1223”工程(即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新创建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生活污水处理示范村、2个幸福屋场、3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制定了“五好五美”十星级美丽村庄创建标准(即生态环境保护好、社会保障覆盖好、公共设施管理好、管护机制运行好、节会活动举办好、村庄风格形象美、乡村“五园”建设美、融合发展产业美、绿化亮化效果美、文化深厚风尚美),着力将美丽乡村建设重点转移到培育产业、提升品质、做精文化上来,带动全域创建升级提质。二是以地域文化显特色。始终将文化作为美丽乡村之魂、农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指导乡镇立足自身产业特色和文化基础,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风貌、文化魅力的湖湘精品特色村镇。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指导,“一村一业、一村一韵”成为全市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共识,文市沙溪、达浒书香、官桥苏故等一批具有特色主题和乡愁乡韵的美丽乡村不断涌现。三是以规范管理美生态。强化措施,深入开展路长制和河长制,发布“美丽乡村建设负面清单”,继续深入实施“城市管理进乡村”行动,采取城管定期巡查和协助指导、城管干部下乡挂职等方式,促推乡镇、村(社区)、屋场环境整治专业化、常态化,切实提升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管护水平。

   四、围绕农村发展,释放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综合效应。 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全面释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提高工作的含金量和附加值。一是促进全域旅游蓬勃兴起。以10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主轴,形成了“多点布局、串点成线、联点成片”的全域美丽乡村布局。1-10月,全市共接待游客2102.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8.65亿元,全域美丽乡村已成为浏阳广纳四方宾朋的崭新名片。村民们在展示美丽风景的同时也迎来了更多商机,卖起了土特产、办起了小农庄、开起了小旅馆,美了环境、增了收入。二是促推现代农业发展壮大。用好用活土地改革红利,在全省率先成立农村资源流转交易中心,加快农村“沉睡”的资源转化为流动的要素。截至目前,通过资源交易中心成交873宗,交易面积8.4855万亩,为乡村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引导乡村发挥生态与农业基础优势,依托现有种养基地拉长产业链,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如永安镇的湾里片和官渡镇的中州片,通过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带、“童话湾里”功能区和“诗画中州”功能区,初步形成“一带两区”的发展格局,成功获批财政部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三是促进精神文明水平提升。近年来,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浏阳市不断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淳化乡风民风、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搭建多元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引导各村(社区)兴建农民课堂、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农村读书学习之风日趋浓厚;深入推进“淳风美德润浏阳”,组织开展“家风家训分享会”“道德模范交流会”“文明上网、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倡议美德、倡树文明。通过分类指导原有美丽乡村推陈出新创特色,鼓励新建美丽乡村找准方向上水平,工作亮点不断涌现。如沙市镇东门村入选农业部“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村”、沿溪镇沙龙村获评住建部“美丽宜居村庄”、古港镇梅田湖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柏加镇渡头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农业强 农民富 农村美——2017年延边州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综述
  2017年,延边州连续遭受两次重大自然灾害,全州农作物受灾面积121281公顷,其中,成灾面积81444公顷、绝收面积34013公顷;黑木耳受灾6亿袋、大棚及温室受灾1400栋、中药材受灾面积390公顷。灾害造成全州农业经济损失29亿元。然而,全州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将达到185亿元,同比增加14亿元,增幅8.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