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将流动警务室建设做为促动农村警务战略向纵深开展、取得实效的重点工程

07.11.2014  13:51

  为进一步密切警民“鱼水”关系,通化市公安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根据通化市实际特点,因地制宜,按需施策,将流动警务室做为促动农村警务战略纵深开展、取得实效的重点工程,取得较好效果,进一步夯实了农村警务,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满意度。

  一、找准切入点,以发展理念破解体制难题。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开展以来,通化市公安局党委对全区有关情况进行反复论证、深入调研后认为,农村分布广,建立固定警务室投入较大,警力不足,且覆盖范围有限,发挥作用效果不突出。针对这一制约全区农村警务建设的瓶颈性因素,通化市公安局党委以科学的角度、发展的理念审视农村警务室建设,将流动警务室建设作为破解体制性难题的切入点,将警务室建在车上,实行流动式服务,变静态管理为动态服务,变坐等办公为主动服务,能够较好地解决了村民居住分散与警力不足、警务室难以全面覆盖的突出矛盾,最大限度延伸了公安工作触角,真正实现了警务工作阵地的前移。

  二、选准立足点,以功能全面实现服务到位。为充分发挥流动警务室作用,通化市公安局结合辖区实际,不断开发流动警务室功能,真正实现了“一室多能”。一是配置齐全完善。“流动警务室”内配置社区民警“三件套”,无线接入互联网,配齐了各类表格,信息咨询和户籍、法律法规宣传手册,设立了急救箱、打气筒、修车工具、纸、笔、胶水、胶带、油墨及针线包等物品,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二是开展基础工作。限于流动警务室特性,管理实有人口、管理行业场所、采录更新信息三项任务主要由辖区派出所承担,其他相关工作均通过流动警务室负责。三是主动服务上门。针对部分农村地处偏远,来往公安机关耗时费力的实际情况,将上门服务作为流动警务室的重要职能,现场为群众办理各项业务。

  三、瞄准创新点,以广度视野拓展覆盖领域。通化市公安局充分利用流动警务室机动性强的特点,将其作为警力资源合理调配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其应急处突、安全防范等方面作用。一是重点工程护卫。针对重点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与当地村民时常发生纠纷的实际情况,专门制作宣传教育展板,深入重点工程周边村落,大力开展宣传,及时发现化解矛盾纠纷。二是重点事件防范。结合突发紧急事件、敏感节点问题,开展巡回宣传服务。针对当前中小学频发暴力事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深入到辖区中小学,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三是重点问题征集。广泛征求群众对当前全防范、服务群众、执法办案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广大社区驻村民警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四是重点时段服务。实行预约服务,对偏远山区群众有需求的,由派出所受理预约,流动警务室出勤服务。开展集中服务,结合农村集市人流量大的特点,流动警务车“赶集”宣传、提供服务,最大限度扩大受众面。

  四、握准保障点,以机制健全确保作用发挥。为规范流动警务室运行模式,不断完善警务室机制建设,通化市公安局先后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流动警务室运转顺畅、高效规范。一是明确责任主体。流动警务室由户政部门负责,派出所具体实施,并明确具体操作民警,妥善保管和维护车辆、装备及各项设施,确保运转正常。同时,对流动警务车工作情况、报警求助、服务内容、工作时间、行驶里程等情况认真记录,以备查验。二是规范工作内容。流动警务室在担负“十项任务”的同时,接受群众报警,现场受理“二代证”,办理《暂住证》,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治安巡查、治安纠纷调处、收集掌握社情民意和其他便民服务等工作。三是理顺运作流程。规范流动警务室出勤时间、固定频次、重点地域、方法手段、处理反馈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使流动警务室运转更为协调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