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南村的“幸福路径”

28.09.2018  09:35

  桥南村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能为贫困群众带来二十年的稳定收益。

  脱贫攻坚开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扶贫政策和措施使贫困群众的生活面貌得到了全面的改善,贫困群众吃得饱、住得暖,不再为看病、上学烦心。各地扶贫工作重心也由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向引导群众富起来、富下去转变,以产业引领扶贫,以产业带动致富。洮南市洮府乡桥南村大胆尝试,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相辅相成、互利共赢、脱贫致富”的“幸福路径”。

  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九月的北方,遍野金黄。从早上四五点钟开始,桥南村铭源糯玉米合作社里的工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刚刚从农用车上卸下来的玉米被迅速分类、去皮、整装、蒸煮、冷却、入库。每天,这样的循环要一直持续到日落以后。

  “我们生产的糯玉米销路很好,大多发往湖南、河南、四川等地,订单供不应求。”合作社负责人齐满杰介绍,年初,合作社就同村里的群众签订了糯玉米种植订单,村里很多群众家的农田和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种上了糯玉米。从种子和化肥的选用到田间管理,合作社全程指导,玉米成熟后按订单收购。糯玉米生产开始后,贫困群众能优先到合作社打工赚钱,大家都亲切地称合作社是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合作社现在是用工高峰,每天用工七八十人,每人每天收入150元以上,村里的乡亲根本不够用,还得从其他地方招人。糯玉米生产周期结束后,合作社的加工厂就要转项加工辣椒,加工后主要出口韩国,那时候用工更多。”齐满杰说。

  铭源糯玉米合作社刚开始筹建的时候,正赶上桥南村在为村里寻求扶贫产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让村里眼前一亮,双方一拍即合,得知合作社缺少发展资金,驻村工作队调扶贫资金50万元注入铭源糯玉米合作社,不仅解决了合作社发展中的资金困难,还能从注入的资金中获得每年12%的收益,收益分红全部回馈给贫困户。

  桥南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友说:“铭源糯玉米合作社,解决了农民种啥、咋种的生产问题,也解决了劳动力就地转化的问题,还能为贫困群众提供长期稳定的扶贫收益,这是村里在产业扶贫上一直努力的方向。

  “拉关系”拉回来的“亲情工厂

  桥南村紧挨洮儿河,河水滋养下的桥南村从来不缺人才,从这里走出去的“能人”也成为桥南村在发展产业上的“目标”。

  驻村工作队有的放矢,带着项目找“亲人”,在他们的一次次诚恳邀约下,母宝国,这个桥南村走出去的企业家毅然决定回乡投资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食用菌栽培种植,在村里分别成立了洮南市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和洮南市睿航蔬菜种植合作社。

  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建在桥南村边的11栋钢结构厂房,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显眼。屋顶是光伏发电设备,屋内是食用菌培育车间。项目负责人说,在帮扶单位白城市审计局的积极协调下,项目从动工到投产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目前,年产清洁电力约6万度的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并网发电并实现了分红。

  “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可是村里的‘宝贝疙瘩’,按照公司和村里的协定,企业能给村里提供二十年的稳定扶贫收益,每年可为桥南村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分红资金10万余元,而且这种‘光伏+种植+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能有效带动和促进桥南村的种植产业发展。有了它,桥南村的脱贫致富就有了保证。”张友兴奋地说。

  能人打造的“样板间

  桥南村村子紧邻洮南市区,与白城市区也仅仅30公里,这里的农户从事蔬菜种植的经验丰富,发展棚膜经济的优势得天独厚。

  怎么能让群众从“小打小闹”,向优化结构、科学种植发展,如何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尽管桥南村扶贫工作队在推广棚膜经济上下功夫不少,可群众敢于尝试的却不多。

  怎么办?只能请专业人才来搞示范。桥南村在帮扶单位的协调帮助下,成功地申请到棚膜项目资金,5栋具有示范作用的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很快就建成了。建成后的大棚被交到桥南村蔬菜“专家”杨立国和种植大户颜双明手里,为了选好品种,第一书记带队多次到长白山、辽宁海城、黑龙江五大连池等地考察。杨立国和颜双明说:“现代化大棚产量高,劳动量小,只要在品种选择和田间管理上下功夫,就一定能够产出比传统蔬菜大棚高得多的效益。我一定精心照料这几座大棚,给村里的群众‘打个样’,也给村里的贫困户们多挣点儿。

  “棚膜示范点不光能起到产业带动作用,这里产出的效益既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又能源源不断地注入扶贫资金,桥南村群众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张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