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民注意啦!吉林省人民医院门诊12月12日起取消成人静脉输液

13.12.2017  15:43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然而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论大病小病都要求输液。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也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到达无药可用的地步。为了减少输液,也最大程度优化医院资源,从12日开始,吉林省人民医院门诊取消成人静脉输液,鼓励少静点的同时,也将医疗资源更多回归基层医疗机构。

11日上午,记者来到吉林省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看到门诊大厅中间的大屏幕上已正式发出通知:“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精神,医院决定于2017年12月12日起,停止门诊成人患者静脉输液,请您给予理解与支持!”这一通知引起来往患者的关注。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本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然而在国内许多医院里,输液往往成了“最简单快捷”的首选给药方式。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每人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平均水平。

那么究竟为何要取消静脉输液?静脉输液的危害有多大?据吉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维杰介绍,静脉输液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很多,比如输液过程中一些不溶性微粒输入到身体里,会导致肺部肉芽肿,出现肺水肿,静脉部位的血管炎以及过敏反应等。而过度输液还会导致患者严重的耐药性,抗菌药物的滥用增加了耐药细菌的产生。 为什么只是取消了成人门诊静脉输液却保留了急诊和儿童门诊的静脉输液呢?据张维杰介绍,急诊患者因常常要做一些紧急处置,为保障患者安全,就保留了急诊静脉输液。而儿童这一群体有其特殊性,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比较差。病情发展迅速,如得了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可能迅速发展为肺炎。儿科专家表示,儿童的体液在身体所占比重较大,对体液流失反应比较敏感,如果孩子出现腹泻、脱水等症状而不及时输液,则可能引发其他病症。

另外,一些儿童服用药物会因剂型的原因不便服用,影响药物吸收。因此,在儿科医院或儿科门诊保留输液,有一定合理性。 如果在门诊就诊时发现有一些患者必须要输液该怎么办?据吉林省人民医院院长霍世会介绍,这种情况下有两个选择:够入院指征的,医院可以收治患者入院治疗。如果不够入院指征但还需要输液,这部分患者会被转移到社区医院或二级以下医院去输液。这样的分流正符合国家关于分级诊疗的要求。 “过去基本上都是下级医院的患者向三甲级医院转诊,现在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这种形式把甲级医院的患者转到下一级医院去治疗,才能真正达到双向转诊的目标。” 采访中有患者表示,社区医院的医疗条件和设备远远比不上三级甲等医院,所以就想到大医院来输液。对于患者可能会产生的疑虑,霍世会院长表示:“如果一些病人对去社区或二级医院输液会担心,我们的医生在做好诊断的同时,还要做好耐心解释,如果在社区医院或二级医院遇到什么问题,可及时与省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这也保证了大家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