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北京路上不倒的红旗”——记吉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船营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孟靖涵

09.01.2018  19:52
  他传承光荣传统,视形象为生命,标准化、规范化指挥渐成风景;他勇于探索创新,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交通安全管理,警务工作有效外延;他心里装着群众,危急关头,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小小的三尺岗台,他是那面不倒的红旗……

  孟靖涵一直有个愿望,带着妻子儿女,领着父母双亲,到他们约定好的地方度过一个属于他和家人的假期。

  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对孟靖涵和家人来说却是奢望。34岁的孟靖涵是吉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船营大队二中队中队长。船营交警大队是个有优秀历史的光荣集体,建队27年来一代又一代二中队人用青春、汗水和超于常人的意志捧回20个国家级荣誉,被誉为“全国公安战线十三面红旗”之一。来到二中队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孟靖涵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公安工作和公安事业中,多年来没有休过一个假期、没有请过一次事假。家,就更顾不上了。

  繁重的交管工作,接连不断的任务,让他变成了儿子眼中“说话不算话的爸爸”。但在群众眼里,孟靖涵却是一道风景。他担任中队长后,把形象建设当作“命根子工程”,二中队的交通岗很快就成了旅游团慕名参观的城市景点,被群众誉为“北京路上不倒的红旗”。

  在同事眼中他是个有招法的带头人。他推陈出新,强化多元时间管控,“十二化”工作法得以在公安部交管系统大会上作经验交流。他常年在校园周边开展“护学”活动,每年上交通教育课百余场次。他强化服务外延,针对辖区特点,把“互联网+”思路融入到实际工作中,组织民警与服务集体点对点建立警民共建微信群,普及交通知识,提供救助服务,为交管工作的延伸服务做了有益探索。2015年冬天,一个共建群接到救助信息,有两个小学生放学后失踪,家长焦急万分。孟靖涵马上组织民警将这一消息推送到每个联络群中,很快得到一家超市老板的回应。“交警也能办理失踪案了?”接到孩子的家长对交警竖起了大拇指。

  “中队长的心里装着群众、干事为了百姓,危难之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副中队长李伟说。2016年8月,辖区某路段因道路施工挖裂地下煤气管道,喷出的气体嘶嘶作响,随时可能爆炸。孟靖涵第一时间赶到调流疏导车辆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几次冲入中心区域劝导群众撤离。而他自己却因为天然气中毒脏器受损,难以复原。

  “这个年轻人有着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品格。”永吉县的张大爷对孟靖涵印象特别深。2017年7月,吉林地区遭受特大洪灾,孟靖涵带领中队民警在永吉交通枢纽全勤15天。他们冒着洪水随时暴涨的危险,帮助张大爷等群众推车抬物,疏通调流,24小时连轴转,困了就轮流睡在路边,以顽强的意志和超强的战斗力守住了这条转移撤离的“生命线”。

  三年来,孟靖涵带领中队民警为百姓做好事、解难事千余件次,群众赠送锦旗挂满了中队展墙和荣誉室。可他对家人的承诺呢?十九大安保期间,父亲突然重病瘫痪、妻子临盆住院、母亲心脏衰竭,他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带领民警24小时全勤在岗。同为警察的妻子说:“我不求你为家里分担什么,只求你能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能在父母尚在的时候和我们共度一个假期。”每次提起这句话,他都眼圈一红。

  他在笔记中写到: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要随时准备奉献一切,包括鲜血和生命。因为,我是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