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抑郁症患者眼里,我们是难以沟通的外星人

11.02.2018  18:41

  摄影师Edward Honaker被诊断患上了抑郁症后,便开始用一系列另类的黑白照片记录自己的个人经历,他希望通过他的作品能够得到抑郁症患者的共鸣并得到社会的重视

  译者:赵燕飞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出版

编者按

    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是两个群体,用正常人之间的逻辑(比如“想开点”;比如“就是小心眼儿”之类的言辞“劝导”了)是走不通的,其实一个人抑郁症发作犹如一个人掉进了水里,而正常人如站在岸上,此时双方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时最要紧的是赶快把“落水者”拉上岸,烘干身上的水,这时双方才在一个平台之上,这才能正常开导了。今天牛角同学因为《活下去的理由》一书大谈抑郁症,其实这也是编者一直想探讨的,今天是名副其实的“编”“撰”合一。

封面文章》牛角

    在张艺谋的电影《有话好好说》里,姜文扮演的个体书商赵小帅和李保田扮演的知识分子张秋生约在小酒馆里解决电脑赔偿问题,但赵小帅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真正的目的是想刀劈情敌刘德龙。张秋生得知了赵小帅包藏的祸心大惊失色,为了自己的电脑,他必须劝说赵小帅放弃犯罪冲动。而赵小帅则表现出了难以撼动的执拗劲,当张秋生表示理解他内心的痛苦时,赵小帅脱口而出:“你理解我?我都不理解我自己你理解我?你甭跟我说那些屁话!”

不知为什么,每当谈到关于抑郁症的话题,就会想起这个情节,感觉赵小帅说出了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2012年,有个叫走饭的女孩在微博上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我有抑郁症 ,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走饭是个非常有幽默感的女孩,在她的微博里,即便是她死前最后的微博,看上去也云淡风轻,然而她真的就自杀了。有人说她那是“阳光型抑郁”,这评价听着像侮辱。走饭的微博停更了,但下面的评论却持续到今天,累积下来已经有100多万条了。

很多人把精神疾病看做某种时髦的现代病,似乎不沾染上一点不足以彰显自己中产阶级生活品质,于是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抑郁了,我有强迫症,我有拖延症。但如果我们真的理解这些精神疾病给人带来的巨大痛苦,我们就能知道这种说辞是多么的不合适,是拿伤害当时髦。

对抑郁症最大的误解在于,人们往往以为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认为只要多运动、想开一点、多与人交往心情就好了,病也就好了。在面对抑郁症患者的时候,我们仍然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你就是闲的!”“抑郁啥啊,别人还不如你呢!”“吃啥药都不如高高兴兴!”“想开点!”“我理解你的痛苦。”不,他们不理解。马特·海格说:“人们始终意识不到,抑郁症是一种恶疾,它用一种与其他疾病不一样的方式促使人自杀。但人们依然不认为抑郁症有那么严重,如果他们这样认为了,就不会说那些话了。”

    马特·海格是一位英国作家,也是一个饱受抑郁症和焦虑症折磨的人。《活下去的理由》是他的最新作品,是一本用病痛写就,却希望别人能走出病痛的书。海格把人们常常用来安慰抑郁症患者的话罗列了一下,然后把抑郁症换成了其他病症:“好了,我知道你得了肺结核,但幸好不是更严重的病啊,至少不会死人啊。”

“是的,我知道,得了结肠癌很痛苦,但你试试跟一个得了结肠癌的人生活在一起,嘘,简直是噩梦。”

“哦,你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快跟我说说,我也一直有这个病。”

“哦,脑膜炎啊。加油,心态至上。”

“是,是,你的腿着火了,但一直抱怨它也没什么用啊,对吧?”

“好的,行了,你的降落伞也许真的出了问题,不过别泄气啊。”

听上去非常荒谬吧?这就是抑郁症患者听到那句“我理解你的痛苦”的感受。“你理解我?我都不理解我自己你理解我?你甭跟我说那些屁话!”

马特·海格也承认,对一个没有经历过抑郁症的人解释什么是抑郁症很难。就像对一个外星人解释地球生活,因此不得不借助比喻,比如你被困在了隧道里,你在海底,你着火了……我还是得承认,我无法想象那感觉。而我想更大的困难在于,描述病症,就需要回忆,而回忆就有可能重新陷入疾病。

让一个抑郁症患者回忆自己的病,就好像让一个患有战争创伤的退伍士兵重返战场,这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和士兵不同,士兵可以离开战场,而一个抑郁症患者却无法离开“战场”。他的疾病会伴随一生,只不过他找到了相对舒服的相处方式。还记得电影《美丽心灵》里的纳什吗?他幻想出来的两个人并没有消失,只不过纳什不再搭理他们而已。

所以应该感谢作家马特·海格,他鼓足勇气把自己患抑郁症的感受全都写了出来,让我们这些“外星人”有机会理解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说实话,如果我们不理解抑郁症有多么痛苦,我们也就不知道马特·海格有多勇敢。因为对抑郁症患者来讲,那些正常人几乎不会留意的事物却会对他们产生压倒一切的作用力。

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认知再去看走饭的微博,就能从她的幽默文字的背后读出痛苦。比如这句:“我妈和别人介绍我时,最后一句一定是‘这小孩内向(你不要嫌弃她像呆子一样)’,然后我就心安理得的沉默不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妈真好。”再比如这句:“如果我不是朋友的朋友,就那么老死了,就那么一个跟你无关、没让你受过触动的人死了,够不够微博点根蜡烛的,够不够啊?是的,最好评论里留根蜡烛让我过过早瘾。”

抑郁症患者是极其敏感的,海格这样描述这种敏感:“太阳躲进云里,这种天气的细微变化却让你像死了朋友一样难受。从房间走出户外,对你来说就像婴儿从母亲温暖的子宫降生到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的惊恐。”

    于是问题来了,什么是抑郁症?它是怎么发生的?

棘手的是,对于这种病发病的原因,科学界没能给出答案。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抑郁症与化学物质的失衡有关,比如说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也就是把神经信号从脑部的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的化学物质。该理论认为,抑郁症就是脑细胞血清素产量过低导致的血清素水平不平衡。因此不难理解,最常见的抗抑郁药百忧解等,都是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可以提高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

不过关于血清素的理论遭遇了挑战。首先有些抗抑郁的药物对血清素没有影响,但临床证明这些药对抗抑郁症同样有效。此外,活人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很难测量,无法定论。于是有科学家提出了其他的理论,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罗伯特·马卡兰认为,研究应着眼于其他方面,比如大脑中心的伏隔核,伏隔核掌握快感和成瘾。我们有理由猜测,如果它运行不正常,将导致快感缺失。快感缺失就是完全没有能力感觉到快感,这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有分歧其实就意味着没有定论,所以我们为什么患上了抑郁症,到现在为止其实没有答案。除了科学上的解释之外,人们也试图从文化层面寻找原因。海格就提出,人的焦虑感和抑郁也许是因为人类的大脑不适应现代生活方式造成的。自古以来,无论在情感、认知还是意识方面,人类头脑本质上没什么改变。谁能说,现代学者就能比古代先贤、诸子百家们更聪明呢?然而现代人每天所接触的信息之多是古人难以想象的,但我们的大脑却没有同步进化。在巨大的信息冲击和生活压力下,人类的大脑前所未有的乱了。

这种解释符合进化心理学的观点,人类的很多疾病,比如肥胖和糖尿病、痛风等等,大多是我们的原始身体不适应现代生活造成的。既然身体如此,那么大脑恐怕也难以幸免吧。精神疾病自然不会是一种现代病,但普遍爆发却很可能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超多的诱惑,又如何能做到心平气和。当然,这仍然是一个假说,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认知水平的问题,也许古代也有很多人患有抑郁症,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抑郁症的科学原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判断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看海格自身的经历,很不乐观。在海格24岁的某一天,抑郁症突然降临:“最初只是一个念头,我感觉有点不对劲,但没有意识到那是什么。一秒钟后,我的头脑出现一种奇怪的感觉,后脑勺靠近脖子的地方,也就是小脑的部位,出现了某种生理活动。强烈的脉动、颤抖,好像有一只蝴蝶被困在里面,还带有刺痛感。当时我不了解抑郁症和焦虑症会导致这些奇怪的生理反应,我只以为我快死了。我的心脏不行了,我急速下沉,坠入一个让人窒息的幽闭空间。”

很多人会以为抑郁症是因为心情压抑造成的,但对很多患者来说,病魔突如其来,毫无征兆,也毫无道理。海格也反思抑郁症降临之前,自己在心理上有过哪些问题,但这种事后反思多半是一种对号入座,谁也说不清是否能够为其他人预防抑郁症提供帮助。张国荣生前也曾说过,我功成名就、生活如意,为什么会得上抑郁症?为什么?

海格认为,抑郁症的警告信号很难被人们发现:“对抑郁症没有直接经验的人更难发现它的警告信号。部分原因在于,有的人搞不清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我们把‘抑郁’当做是‘悲伤’的同义词,就像我们把‘忍饥挨饿’和‘饿’等同。然而,抑郁症和悲伤的区别相当于‘快要饿死’和‘肚子有点饿’的区别。”

但海格仍然尝试着给出最常见的抑郁症信号:疲惫——如果某人总是无故感到很累。低自尊——这一点别人很难发现,如果发生在那些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身上就更难发现,而且低自尊也会让人更加不爱表达自己。精神运动性障碍——在某些抑郁症案例中,会出现动作迟缓和说话缓慢现象。食欲下降、烦躁易怒、频繁哭泣。突然内向——如果某人似乎比平时更安静、更内向,有可能他患抑郁症了(再次想起了走饭)。

    抑郁症也必然不是患者自己的问题,它会将患者周围的人都卷入进来。于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有一句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抑郁症亲人,你的生活会变得十分“充实”。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不同,看不见摸不着,或者说,患者时时刻刻都处于恐惧之中,无法自拔。

海格对自己的症状给出了生动而恐怖的描述:“这种病不是某个身体部位的病,若是那样,你可以跳出去,不去想它。如果你背疼,你可以说‘我的背疼让我难受死了’。在这种情况下,疼痛和自我是可以分离开的,疼痛是某个他者,它袭击、烦扰,甚至吞噬自我,但它不是自我本身。而对于抑郁症来说,疼痛不再是某个你可以去‘想’的东西,因为它就是你的想法本身。你的背只是你的一部分,而你的想法是你的全部。”所以只要你醒着,就没有一秒钟可以跳出这种恐惧。而身边的人只有了解这种恐惧,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这本书里,总结小能手海格也跟我们分享了如何陪伴患有抑郁症的人:

1.要知道你是被需要的、被感激的,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不是这样。

2.聆听。

3.永远不要说“振作起来”或“高兴起来”,除非你会提供具体、万无一失的操作方式。

4.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如果病人说了一些无心的话,要体谅他们。

5.教育自己。要了解最重要的一点:对你来说很容易的事,比如逛商店,对抑郁症患者也许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6.别以为这是你的错,病人得病不是你的错。

7.耐心点。这个过程不会很轻松。抑郁症有涨落、起伏,不会保持一个状态。不要把某一个快乐或糟糕的时刻当做痊愈或复发的证据。打一场持久战吧。

8.其实你能做的主要是陪在他身边。

9.如果可能的话,解除病人的一切工作、生活压力。

10.尽可能别对病人的举动大惊小怪,这会更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怪人。

    作家咪蒙说:“抑郁症最难的就是,完全不被理解。大家持有的态度是,要么觉得你不是病,是作,要指责你;要么觉得你是精神病患者, 要远离你,这两种态度都很残忍。”而正确的相处方式,倒也十分庸俗,就是爱与陪伴。这答案看上去就像那些通俗小说的结局,爱拯救了一切。但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这的确是最好的方法。

抑郁和焦虑是一种疾病,把人们锁在了自己的噩梦里。而爱是向外的作用力,帮助人们挣脱恐惧的束缚。海格说:“爱人与被爱对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有极大的帮助。这种爱不一定要是浪漫的爱情,甚至无须是家人之爱,只要学着用爱的目光看这个世界就够了。爱是一种生命态度,爱可以拯救彼此。”

了解了这一切,回过头来再看海格写在这本书扉页上的那句“献给安德莉亚”,我们能感受到这几个字沉重的分量。安德莉亚是海格的妻子,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他身边,用海格的话说,他欠安德莉亚的不是一句谢谢,而是一辈子。

■作者简介

    马特·海格(Matt Haig),英国作家。在24岁时患上抑郁症,后通过写作踏上自我救赎之路。

马特著有《我遇见了人类》《英国最后一个家族》《如何停止时间》等多部畅销小说,均被改编为电影剧本。他还为孩子们写书,作品有《影子森林》《成为一只猫》《圣诞男孩》《圣诞女孩》等。

马特曾荣获斯马尔蒂斯文学奖(2009)、蓝彼得文学奖(2009)、美国图书馆协会亚里克斯文学奖(2011)、约克郡青年成就奖(2009)等荣誉,《纽约时报》称赞他是“兼具严谨与天赋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曾被译为29种语言。

■内容简介

    这本书不只是关于抑郁症,更试图探索在充满压力的现代社会,个体生命如何面对随时可能遭遇的精神困境。马特对人生绝境的轻柔叙述,仿佛在向读者传达,那些曾在你的精神世界中肆虐的狂风,终都会化作阵阵清风徐来。

编辑:王逸人 美编: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