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林业局:惠民举措保障1462名林业工人端上新饭碗

21.04.2016  11:17

  4月11日,沙金沟林场的29名“新职工”汇聚森调队会议室,认真聆听场领导、专业部门人员就森林抚育、营造林、安全生产等相关知识讲解,他们一边记录,一边提问,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对新岗位的憧憬。连日来,汪清林业局基层林场相继组织转岗安置职工开展岗前培训,增加新技能,适应新岗位。

  截至目前,在局两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直接或间接从事木材生产的1462名林业职工通过转岗安置和灵活就业的方式得到妥善安置。其中331名地区转岗职工以抽签的方式安置到基层林场,走上新的岗位。

  随着2015年4月1日起木材商业停伐令的执行,汪清林业局涉及所属14个林场、贮木场、局址林产工业等单位部门的1462名林业职工面临转岗安置。告别了斧与锯,企业怎么做、职工怎么办、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如何让曾经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的林业人转岗不下岗,有业可就,收入不减,生活不降?让职工端上新饭碗,得到合理安置成为汪林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和必须面对的考卷。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和新任务,汪清林业局紧紧围绕《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在确保林区秩序不能乱和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的基础上,稳妥推进职工转岗安置工作。

  超前谋划,不等不靠。汪清林业局从2015年10月起,由总经理郭发文、常务副总经理李强带队,组织人力资源、工会、信访、企划等多个部门,深入地区、各林场及林产工业单位,对各单位职工按岗位、年龄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确定公司转岗安置职工人数。同时,结合企业实际,认真组织进行收支测算,摸清家底。通过缜密的走访、调研,局班子成员达成共识:停伐后,围绕木材生产而设置的机构功能和运行制度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木材生产、木材销售、调查设计等部门面临着撤并及职能转变。与其让富余职工在家待业,不如都充实到林场一线去管林、护林、造林。一线人员增加了,管护森林的力度和效果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林场人员增多了,营林生产就能杜绝外委生产,实现自营,避免资金外流,增加职工收入。

  共识与共鸣,会产生出无数的智慧。着手制定政策,成立转岗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分工,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单位,反复开展调研工作,科学论证,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确定了职工待岗生活费标准、灵活就业生活费标准以及转岗安置各阶段工作的时间节点,制定了《职工转岗分流方案》和《职工灵活就业方案》,并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使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创业的职工既可以领取一定数额的生活保障,还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创业。而选择转岗安置的职工,也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森林培育和管护力量。

  然而,申请上岗职工从地区安置到边远的林场,岗位变了,工作环境变了,很多职工对这次转岗安置都有抵触情绪,如何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汪林采取“舆论先行,政策引导”的办法,大张旗鼓地宣传停伐后的新形势,释疑解惑,让广大林区职工知晓转岗分流是大势所趋,从事“管护看林”是我们林业职工的职责所在。为了让转岗安置的职工消除顾虑,转变就业观念,制定下发了《职工灵活就业方案相关事宜说明的通知》,专门制作编发了2期微信,对灵活就业职工提出的身份问题和基本待遇等问题进行一一解答,浏览量达到1.28万人次,消除了他们的政策顾虑。成立了分流安置工作监督小组,确保安置工作阳光透明。

  在转岗安置工作推进过程中,汪清林业局充分考虑并保障了职工的基本生活。针对签订《职工灵活就业协议》的职工,“五险一金”企业承担部分由企业承担,个人承担部分从生活费中代扣代缴;针对签订上岗协议年龄偏大的职工,根据他们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力所能及的岗位;针对夫妻一方在林场有住房,另一方可以申请调到同一单位,相互照应;针对签订灵活就业的职工,将积极为其联系就业岗位,让他们通过创业增加收入。与此同时,汪林将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职工大培训活动,就森林管护工作、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20多项内容开展专题讲座,促进职工思想转变,拓宽思维视野,提高专业技能。此外,局还拿出100万元的资金对各林场进行了改造维修,扩建了厨房、餐厅、宿舍,为转岗人员安置到林场后的生活创造了舒适的条件。

  沙海英今年43岁,原来是贮木场的工人,分流到兰家林场后,同是贮木场工人的丈夫王帮金主动要求到兰家林场,4月中旬,夫妻二人开着机动三轮车,拉着生活用品前来报到。王帮金被安排造林、割带,沙海英从事护林防火工作。她告诉记者:“刚从地区到林场时,真有些不习惯,但是看到这里的吃住方便舒适,林场领导对我们也很关心,也就很快适应了新的岗位。特别是看到局里出台了很多鼓励林场职工创业致富的好政策、好措施,这里还有兰家森林公园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产业,我也有些动心了,现在正在琢磨选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工作之余创收致富。

  亲和种子园接收了17名地区转岗安置职工,其中5名女职工从事种苗培育工作,12名男职工被安排森林管护和营林生产。如今,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对新环境、新单位、新岗位已渐渐适应,满怀信心投身新的工作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道道关系转岗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了,拆掉了横在企业管理者与一线职工之间的“心墙”。尽管汪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挑战,但职工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希望。 (潘晶 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