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8分钟”里的长春元素

27.02.2018  10:33
学生们在雪地里拼组“2022”。 - 新浪吉林
学生们在雪地里拼组“北京冬奥会会徽”。 - 新浪吉林
学生们在体育馆里通宵达旦地排练。 - 新浪吉林
来源: n.sinaimg.cn
学生们在雪地里拼组“2022”。

  2018年平昌冬奥会于25日晚闭幕,闭幕式上,融合高科技与新时代核心元素的“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8分钟的文艺表演后期,“熊猫信使”发出的115秒邀请短片中,长春市景区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来自于华侨外国语学院的500多名学子向全世界发出诚挚邀请——2022,相约北京。

   北京8分钟”惊现净月潭

   俩镜头拍摄近3天

  冬季的吉林省冰封大地,冰封的长春分外妖娆。如果您仔细观看,在这精彩绝伦的“北京8分钟”中,您会发现众多“吉林元素”。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北大壶滑雪度假区、吉林市冰上训练馆、吉林体育馆、老里克湖景区、望天鹅冰瀑、白山市鲁能胜地原乡客栈、李坚柔冰雪俱乐部……吉林的冰雪美景通过“熊猫信使”传向了世界各地。

  还记得短片中有这样两个镜头吗?洁白的雪地中一朵朵“红花”组成了“2022”,红蓝黄颜色拼成的“北京冬奥会会徽”向世界人民发出诚挚的邀请——“2022,相约北京!”熟悉吗?没错,这两个镜头的录制地点,就是长春市著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6日,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工作人员郗先生告诉记者,摄制组是2017年12月26日来到净月潭拍摄的,虽然最后只呈现出两个画面,却足足拍摄了近3天时间。“早在拍摄之前还来现场踏查过2次,之后才决定在净月潭取景的。”郗先生称,摄制组取景地点在净月雪世界和净月潭冰面。最后出现在短片中的是净月潭冰面。

  净月潭总是和冬奥会有着不解之缘,早在2015年7月31日,北京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刘鹏做现场陈述时,背后的大屏幕上出现的正是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的盛况。此外,现场陈述时播放的相关宣传片中也出现了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开幕式万箭齐发的壮观场面。

学生们在雪地里拼组“北京冬奥会会徽”。

   凌晨3时抵抗着零下30多摄氏度低温

   才有了短片中的“老里克湖嬉雪

  此次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出现在“北京8分钟”中,场面依旧壮观。只是,组成这壮观场面的不再是滑雪运动员,而是来自华桥外国语学院的500多名学生。

  短片中,500多名华外学子或是展现雪中嬉戏的快乐,或是组成“2022”和“北京冬奥会会徽”,学生们的快乐通过屏幕感染着所有人,也展示了吉林省的美丽雪景,但在这背后,却要抵抗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和时间的紧迫。

  2017年12月初,从接到北京冬奥会宣传片的拍摄任务起,该校师生就一直在与时间赛跑。正式排练和拍摄是从12月中旬开始的,当时学生们正处于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12月15日,23名同学在客车上颠簸了8个多小时,才赶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老里克湖景区的拍摄现场。凌晨3时30分,抵抗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低温,同学们需要在导演的安排下,带着笑容,完成雪中嬉戏的镜头。

  “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刀在脸上划’的感觉。我们拍摄地点是深山里的无人区,寒风凛冽,地上厚厚的积雪几乎是寸步难行,我们要在这种情况下完成打雪仗的拍摄内容。大家冻得说不出话来,但只要导演喊‘开始’,每个人都尽全力地露出笑容,哪怕是摔倒在雪地里,也没有一句怨言。”大一新生王晨回忆称,在那么冷的环境下,他们一遍遍地拍摄,虽然冷得直哆嗦,但是为了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世界面前,所有的同学都拼了。

学生们在体育馆里通宵达旦地排练。

   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青年的青春活力

   500多名华侨外院学生感到无尚光荣

  老里克湖雪中嬉戏的场景拍摄完毕后,学生们的拍摄任务并没有结束。2017年12月18日,更艰巨的任务来了,500多名学生要拼组成“2022”和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样式。

  上百人的排练,场地、人员调配本就是难题,更何况排练时间只有9天,还不能耽误正常教学。于是,冬日的夜晚,华侨外院体育馆内灯火通明,在导演的组织下,同学们摆队形、展示道具,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12月28日,是正式拍摄的日子,拍摄地点位于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冰面上,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拍摄时,学生们需要穿着统一的校服。怕学生们穿得少,拍摄时间长,华侨外院的老师们操碎了心。拍摄时派了10多位辅导员老师随行,争取照顾到每个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校长助理兼学生工作部部长苗晶称,学校食堂还准备了姜汤,医务室也随时待命,尽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学生们回忆称,当时“2022”的拍摄是比较顺利的,但拍摄“北京冬奥会会徽”时,因为字体和颜色比较复杂,进程有些迟缓。当时所有的同学都穿着校服,在冷风中耐心等待着下一步指令。现场听不到一声抱怨,大家在导演的指挥下,抖动手中的彩色折扇,向着航拍机欢呼,展露最美的笑容。

  “寒冷的拍摄环境对我们是一场考验,但大家都挺过来了。因为我们知道在那一刻,自己代表的不再是个人或是学校,而是整个中国。世界人民都将在我们的脸上看到中国青年的青春活力。”大一的卢亚超感慨地说,虽然他们的任务艰巨,但心中却感受到了无尚荣耀。

   花絮

   雪地里盛开的“红花

   其实是一把把缓缓打开的红伞

  短片中,当红色的“2022”缓缓出现在皑皑白雪之上时,犹如一朵朵红梅花开,傲立雪中。观看电视时,记者一直在好奇,这是什么高新“技术”才能做到如此。在昨日的采访中,记者终于知道了其中的奥秘,这一朵朵“盛开的红梅花”,其实是一把把红色的雨伞。

  参与拍摄的华侨外院学生们告诉记者,拍摄当时,雪地上已画好了线,他们按照线各自站好位置,在导演的指挥下,逐一撑开手中的红伞,喊着“2022,相约北京”的口号。高高的航拍机一直在头顶上方盘旋,一瞬间就被大家的热情点燃了。虽然当时并不知道成片到底什么样,但是当在电视中看到这一画面时,还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红梅傲雪独沐寒, 苞蕊绽放透红嫣,冷艳独俏繁华色, 先天而春经意间。”短片画面中,红伞缓缓打开,远远地看,就如同慢慢盛开的红梅花,尤其在白雪的衬托下,更显娇艳。

  在老里克湖拍摄嬉雪,低温很难熬。

(长春晚报记者 孙娇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