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区:“水果姐弟”种果树有一套

12.06.2018  16:11

  眼下正值京郊瓜果飘香的季节,房山区韩村河镇曹章村金冠果业采摘园的大棚里,红彤彤的樱桃挂满枝头。果树间有两个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承包这片果园的“水果姐弟”刘玉静和杨克申。

  刘玉静和杨克申并非亲姐弟,而是一对因果树结缘的大学生创业搭档,两人合作已12年。刘玉静毕业于北京农学院,杨克申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两人原是同一单位的技术员。由于单位转让,他们正在研究的果树高效建园模式无法继续。于是,志趣相投的两人毅然决定辞职,共同合作寻找土地,按自己研究的建园模式建设果园,实践自己的种植理念。

  2006年底,他们分别从家中拿出了准备买房和结婚的40万元,承包下曹章村南的220亩土地,开始了创业梦想。在果园建设的过程中,从整地、栽植、除草、施肥、打药到采收,他们都亲力亲为,一人负责管理,一人负责技术。

  这对“水果姐弟”采用的建园模式与传统建园模式不同。别人家的樱桃树都是种在露地上,这里的樱桃却种在大棚里。刘玉静说,建大棚需要购置钢架、卷帘机、棉被、塑料布,前期投入大,但在大棚里种植的果树抗风险力强。整个冬天大棚上都盖着棉被,保证了大棚内的温度,即使是下雪天对果树的影响也不大。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大棚里的樱桃能比种在露地上的樱桃提前半个多月成熟,提前上市,提高了收益。而且大棚还能防止樱桃被鸟啄坏,不用雇人去看管,节省了人工成本。

  “这些创新的建园模式,一般果农不敢轻易尝试,我们就要带头示范。”刘玉静说,在建园初期,他们就将果园的土地进行了合理规划。俗话说“桃三杏四李五年”,一般的果园要三四年后才能见到效益,全园一次性栽植果树苗木成本较高。于是,他们将本应栽种在100亩土地上的果树苗木集中栽种在25亩土地上,一起管理省工省料,等到果树长到直径3厘米后再进行分栽。节约出来的土地,全部种上鲜食玉米,一年两茬,一茬玉米每亩能卖到2000元,收益足够日常开支。3年后,他们将培育好的果树移植到各个地块。

  果园的日常管理中,杨克申还发挥自身特长发明了遥控割草机。杨克申说,如今,果树种植向矮化密植方向发展,传统手推割草机由于外型尺寸和操作性能的限制,很难进到树下作业。树下的杂草只能由工人拿着镰刀割,20亩地需要10个人连干2天才能割完。而他发明的遥控割草机高度只有56cm,由发电机、刀片、轮胎、驱动装置等焊接而成,只需一个人就能远程操控割草机在树下作业,20亩地仅半天就能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工。而且经过割草后,草的高度保证在20至30cm,能起到保肥、保水的作用,还能给瓢虫、草蛉等益虫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被割掉的草还能入地当养分。

  这对“水果姐弟”在选择树种栽植结构时,与传统果园集中经营单一果树不同。他们种了100亩苹果树、50亩葡萄,剩余50亩用来进行果树苗木繁育,大棚中还栽有樱桃、桃、草莓、西瓜、甜瓜等。通过大棚与露地栽培的有效补充,果园实现了1至4月产草莓,5月产桃、樱桃、西瓜、甜瓜,6月产无核葡萄,9至11月产苹果、葡萄。“单一品种果品成熟期集中,果品产量高,可供应市场销售。而我们主打采摘,这样的栽植结构能实现四季有果,一直吸引游客来采摘。现在果园平均每周接待游客500多人次,年收入达100多万元。”杨克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