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策精准发力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

06.09.2019  19:33
   完善政策精准发力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  

   中国绿色时报9月6日报道(记者 焦玉海) 今年是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20周年。9月5日,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会议在陕西延安召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强调,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迫切需要和助力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要深入总结工程建设20年来取得的成就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巩固扩大成果,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主持会议并宣读表彰决定。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出席,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在会上致辞。

  会议指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999年以来,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08亿亩,中央累计投入5112亿元,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政策性最强、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重大生态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会议指出,退耕还林还草20年,之所以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得益于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积极参与,得益于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有序、开拓创新,得益于广大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重新启动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各级林草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做好新时代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会议要求,各级林草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巩固发展已有成果,科学谋划扩大规模,持续推进工程建设。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结果,加强调查研究和顶层设计,科学编制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要依法依规保护退耕后形成的林草资源,用足用好多渠道政策资金,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后续产业,着力巩固工程建设成果。要认真分解落实建设任务,特别是要全面掌握贫困农户的退耕需求,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对符合退耕政策的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全覆盖。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抓好良种壮苗培育供应,严格管控施工过程质量,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要讲好中国退耕还林还草故事,增强广大退耕工作者和退耕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各级林草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里,当好参谋,争取支持,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陕西省林业局、贵州省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陕西省延安市、云南省临沧市、湖北省秭归县、甘肃省庄浪县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柳林镇燕沟流域聚财山退耕还林、后孔家沟村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后续产业发展、薛张流域退耕还林示范点、康坪村退耕还林美丽乡村建设及延安新区绿化情况。

 

   退耕还林20年1.58亿农民直接受益  

  中国绿色时报9月6日报道(记者马雨晶)   退耕还林20年,全国累计有4100万农户参与实施退耕还林,1.58亿农民直接受益,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截至2018年,退耕农户户均累计获得国家补助资金近9000元。

  退耕还林使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后续产业增加了经营性收入,林地流转增加了财产性收入,外出务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农民收入更加稳定多样。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7-2016年,退耕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7%,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高1.8个百分点。

  退耕还林促进了农业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种经营转变,粮食生产由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转变,许多地方走出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实现了地减粮增、林茂粮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与1998年相比,2017年退耕还林工程区和非工程区谷物单产分别增长26%和15%,工程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分别增长10%和40%,而非工程区分别下降21%和7%。同时,各地依托退耕还林培育的绿色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乡村旅游、休闲采摘等新型业态,绿水青山正在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据国家林草局对100个退耕还林还草样本县的监测,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覆盖率达18.7%。2016-2018年,全国共安排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有关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946.6万亩,占三年退耕还林总任务的近3/4。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总价值1.38万亿元  

  中国绿色时报9月6日报道(记者马雨晶)   退耕还林20年,中央累计投入5112亿元,相当于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的两倍多,而退耕还林还草每年在保水固土、防风固沙、固碳释氧等方面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达1.38万亿元,相当于中央投入的近3倍。

  1999年以来,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08亿亩,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1.9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63亿亩、封山育林0.46亿亩。退耕还林使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4个多百分点,一些地区提高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百分点,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面貌大为改观,生态状况显著改善。

  退耕还林还草每年涵养的水源相当于三峡水库的最大蓄水量,减少的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流失量相当于我国年化肥施用量的四成多。近年来,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现“双减少”、程度呈现“双减轻”,退耕还林还草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次全国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2011-2016年,我国石漠化面积年均缩减3.45%,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人工造林种草和植被保护贡献率达65%。

 

 

   退耕还林成林面积超过人工林保存面积1/3  

  中国绿色时报9月6日报道(记者马雨晶)   20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造林面积占我国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40%,目前成林面积近4亿亩,超过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的1/3,确保了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长期处于世界首位。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国务院先后下发5个关于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文件,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各地坚持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颁布实施了《退耕还林条例》,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工程管理越来越规范、政策越来越完善。     各地不断探索创新生产组织、产业发展、品牌建设等模式,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使退耕农户小生产与改革开放大市场有效衔接,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