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大跨步 乡村巨变谱新篇——改革开放40年延边州农业农村发展侧记

21.12.2018  09:00

  道路平坦了、房屋翻建了、环境整洁了、产业发展了、业余生活丰富了……从灰蒙脏旧到美丽宜居,改革开放40年来,延边州先后开展了“集中整治村屯环境”“村屯环境提升”和“创建美丽乡村”等工程,通过一系列切合延边州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施行,全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日趋完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更加迅速,载体创建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乡村发展规划编制更加科学,乡村“互联网+”发展更加迅速,农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延边州在巩固和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培育和农村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服务,释放发展活力,推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截至目前,全州农村道路实现村村通、屯屯通达到90%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99.05万农村居民、农林场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推进省级新农村重点建设,全州先后有160个村被列为省级重点村,积极开展农村围墙、边沟、房屋等基础设施维修和改造,提升了村容村貌。特别是2018年,全州共有62个村被列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村项目,有效地推动了贫困村建设和发展。在全州持续推进的危房改造工作中,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7276户,从根本上改善了广大农民的住房条件。

  “现在我们的日子过得那叫有滋有味儿。”提起改革开放给自家生活带来的改变,延边州每一位农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近年来的每一点变化、每一点改善都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都让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改变源于创新、源于探索、更源于努力和实干。在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指引下,延边州的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修路建房,几乎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部: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1978年,全州耕地面积257155公顷,粮食产量54.7万吨,农业总产值333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2元。2017年,全州耕地面积388266公顷,粮食产量141.35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185亿元。多年来,我州大力发展人参产业,全州林下参留存面积达到1.5万公顷、园参留存面积3530公顷、非林地栽参面积发展到1000公顷;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全州黑木耳发展到16亿袋以上,产值达到55亿元;加快棚膜园区建设,全州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达到13个,省级标准园达到42个。积极培育蓝莓、黑果、山葡萄、五味子等小浆果产业,种植面积发展到4600公顷;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达到6710户,实现营业收入654.5亿元,同比增加7.5%。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全州农机总动力达到232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1764台,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全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80%,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2014年,全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截至2017年末,全州累计发放贷款7011笔,14.1亿元。农村土地改革稳步推进。推进“三权分置”,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加强“册外地”规范化管理,出台《关于农村“册外地”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1038个村的外业实测,占应测村数的100%。深入开展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图们水口村、安图园艺村、敦化下石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工作;完善延边州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体系,农村三资供求实现网络平台交易。

  ——规模经营主体发展迅速。2009年,延边州政府出台《关于发展专业农场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发展迅速,到2017年末,全州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达到10977家,实现规模经营土地23.2万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60.2%,超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改革开放40年来,全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除水害、兴水利,堤防更加稳固,江河得到基本治理。目前,全州已建成各类水库141座。长期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截至2017年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累计投资13.56亿元。共建设拦河坝448座,渠道衬砌2016公里,修建各类灌排渠系建筑物7177座,基本形成了“蓄、引、灌、排”为一体的农田水利灌溉保障体系。农村安全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解决了99.05万农村居民、农林场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州农村道路硬化路面工程实现村村通、屯屯通达到90%以上。持续推进危房改造,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7276户,从根本上改善了广大农民的住房条件。推进省级新农村重点建设,全州先后有160个村被列为省级重点村,积极开展农村围墙、边沟、房屋等基础设施维修和改造,村容村貌得到较大的改观。

  ——乡村面貌全面改善。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2006年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延边州先后开展了“集中整治村屯环境”“村屯环境提升”和“创建美丽乡村”等工程。全州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41.3%、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4.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农村环境清洁率达到80%以上。

  ——农村环境显著提升。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秸秆、废弃菌袋综合利用,组织开展农业清洁示范区建设,推广清洁种植养殖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大力推进秸秆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建设。目前,全州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41.3%、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4.2%,全州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特色村寨初显魅力。延边州通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有效促进朝鲜族民族文化传承,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底蕴。近年来,一批具有朝鲜族民俗风情、生产发展、村容整洁、服务配套、民族和睦的特色村寨初步建成,充分展示了延边民俗文化魅力。

  ——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延边州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近年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发展迅猛。初步统计,全州休闲农业主体发展到近千家,农家乐建设达到了500余个。通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打造多种类型新农村旅游示范村,并利用农村文化习俗、产业基地以及乡村田园风光,发展民俗旅游、体验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挖掘新农村建设典型,丰富了新农村建设内涵。

  ——扶贫攻坚成效卓著。从1978年开始,延边州扶贫工作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全面开展扶贫攻坚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实现了由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到新时期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的新突破。“十二五”时期,全州共落实各类扶贫项目1660个,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8.8亿元,有近19.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37%下降到2015年的13.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役。2013年至2016年,全州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4亿元,12.4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9%下降到7.3%。2017年,全州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8349人,贫困村退出120个。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4218户,实施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1193户。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4亿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1047个。2016年至2018年9月,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全州共投入扶贫资金86.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906个,完成易地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9251户,解决了9.8万人出行难和9.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教育、健康等方面基本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全州累计实现脱贫3万人,贫困村出列120个,贫困发生率降至3.2%,贫困面貌得到扭转。

  如今的延边广大乡村,不仅是延边州农民的美丽幸福家园,同时也成为延边的美丽名片。目前,全州已累计创建州级魅力乡村62个、标兵村475个,占全州行政村的51%。全州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6个,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3个,获评吉林省美丽乡村50个。全州有6个县市获批“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占全省三分之一。6个县市纳入“省级县域电商试点县”,4个镇、18个村获得省级电商示范镇、示范村,有2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4个省级电商“双创”示范园区和14个省级电商示范企业。

  未来,延边州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全面推进五个振兴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