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7.01.2018  07:42

  白山松水间,思潮盈流淌。   传习所在长春有历史渊源,长春师范大学前身就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立的官立长春府师范传习所。   新时代赋予了“传习所”新的内涵和功能。2017年11月6日,随着我省首个“新时代传习所”在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揭牌,我市各地各部门坚持高标准、全覆盖、常态化原则,全力推进传习所建设,精心打造面向群众的理论阵地,持续夯实基层工作的群众基础,让理论接地气、入人心,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有效传播。    上下联动   整体推进共下“一盘棋   为贯彻省委要求,市委决定着力推进“八个面对面宣讲”,组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市委宣讲团、“长春市草根宣讲百人小分队”两支队伍,编写党的十九大精神基层宣讲参考资料,依托延伸到基层的“新时代传习所”开展互动式、见实效的宣讲活动,实现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全覆盖。   我市草根宣讲团,以群众视角、群众语言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大政方针,接地气、聚人气,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各级党委(党组)也按照省市委要求迅速行动,各县(市)区、开发区第一时间在符合“五传五有”要求的行政村、社区挂牌开展工作,市直机关党工委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直属机关党组织开展好“新时代传习所”工作,市教育局、国资委等部门积极引导所属下级单位启动“新时代传习所”工作,市微微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市建筑业协会等“两新”组织也纷纷主动申请加入传习所队伍,采取多种形式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科技、传文化,推动十九大精神在长春落地生根。   据最新统计,我市已建成“新时代传习所”3079个,其中社区和行政村建立2109个,覆盖率达到100%。    丰富载体   灵活多样打好“创新牌   大众化、通俗化、实用化,我市充分发挥传习所理论转换平台的作用,坚持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重点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研习传播工作。   活动初期,我市广泛采取歌舞、演唱、赛诗等具有浓厚区域特色和群众氛围的活动形式,帮助基层群众更好地理解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进阶段,着眼于形式和内容的兼顾融合,采取人群密集地区的对话式宣讲,快板书、三句半等展演式宣讲,演讲赛、知识竞赛等趣味式宣讲,剪纸、展板等形象化宣讲形式,把十九大精神宣传普及往深里扎、实里做。   部分单位和部门还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新特点,利用网络、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普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依托传习所宣讲民生政策、致富信息和创业技能,提高群众创业创富能力。    健全体系   运行管理谋划“长远文章   不设条条框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我市积极探索传习所工作的建设理念、运行管理和制度体系,研究出台推进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办法,在组织架构上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和部门分工负责,在队伍建设上强化资源整合和统筹调配,在阵地打造上突出建设标准和资金使用,在制度体系上明确建设职责和激励办法,采用各种形式扶持“新时代传习所”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给予支持,确保“新时代传习所”能够有效运转、有可靠保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机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各级党组织将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省市委设立“新时代传习所”的部署要求,准确把握“五传五有”总体要求,在强化组织领导上、强化主题引领上、强化阵地打造上、强化队伍建设上、强化建章立制上狠下功夫,切实把“新时代传习所”打造成我市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形阵地和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