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每年造林育林千万亩

28.08.2017  09:00
     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工程自实施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工程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北五期工程转方式、调结构、拓内涵,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基本骨架已搭建完成。   近5年来,三北工程区各地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了一批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项目,开展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启动了退化林分修复试点,引领工程建设进入重点突破与区域治理相结合、生态建设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扩绿增量与提质增效相结合的新阶段。   2016年6月,三北五期工程中期评估认为,工程建设思路清晰、任务明确、布局合理、措施有力,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益进一步提高,为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新贡献。   过去5年,国家对三北工程建设的重视前所未有,工程发展速度最快、投资最多。据统计,三北五期工程前5年累计完成造林育林5098.65万亩,工程建设以每年千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区域森林资源明显增加,初步在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和黄土高原等地建成了一批集中连片、规模宏大的防护林基地。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12.4%提高到13.02%,活立木总蓄积由13.9亿立方米增加到20.98亿立方米。工程建设中央补助标准大幅提升,人工造林补助标准由每亩20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亩500元。“十二五”中央投资96.08亿元,比“十一五”增长了60%多,地方配套94.5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过去5年,地方推进三北工程的干劲前所未有,三北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城乡建设快速发展。据中国气象局观测,“十二五”以来,三北地区生态恶化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第五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工程区治理沙化土地6万多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年均减少1297平方公里;治理荒漠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年均减少2345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连续10年实现了“双缩减”。据《2014年黄河泥沙公报》显示,黄河上中游各干流年输沙量明显下降,兰州、石嘴山、头道拐和潼关监测站年输沙量分别比多年平均值下降了81.97%、61.73%、62.96%和93.42%。同时,坚持把工程建设同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加快推进身边增绿,让森林上路、进村、入园,区域人居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过去5年,三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期待前所未有,三北地区特色产业稳步推进、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坚持把工程建设与改善民生、精准脱贫相结合,积极发展绿色惠民富民产业。据统计,三北地区新增经济林面积4005万亩,新增产量1200万吨,新增产值500多亿元,433万人依靠发展特色林果业实现了稳定脱贫。与此同时,各地积极引种开发大果榛子、油用牡丹、肉苁蓉、双季槐和皂角,初步建成了百万亩梭梭、百万亩大果榛子等一批新兴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森林观光、生态疗养、游憩休闲等新兴服务业,走出了一条不砍树能致富的新路子。(尚文博 安琪) 
绿了荒漠 美了家园 富了百姓
      绿了荒漠 美了家园 富了百姓   ——林业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20年第16号)
      按照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林业厅